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日本武士切腹的步骤

日本武士切腹的步骤(2)

日期:2017-04-1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切腹分为被动和自动两种,凡触犯政府当局被处分的,即属被动,这种处分也仅限于士族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赐予切腹,普通人还轮不到这样的死法。

  据说,执刑时仪式异常隆重,切腹者照例独处密室,不必在广场上示众,算是保持了武士的尊严,在密室地上先铺好席子和厚棉被,上面再撒满细砂,用以吸收血秽,密室的三面围上布幕,四角点上白灯笼,及许多白蜡烛,切腹者事先梳沐浴,吃过丰盛的晚餐,换上浅黄色的礼服,踏上铺有细砂的被褥上,先向留守官鞠躬致谢,等饮完一杯盐水,就从容不迫,拿起切腹刀自己动手切腹了。

  被动的切腹,多数身旁有“介错人”在,这“介错人”手执大刀,等切腹者在肚子上横切一刀后,立刻手起刀落,将切腹者的头部砍下,这样可以减少切腹者不少的痛苦,而切腹者对于自己的刀法亦得讲究,深入有一定的分寸,绝对不容许五肠流出腹外,如果做不到,就被称为“遗憾腹”,有失武士的风度了。

  六、自动切腹

  自动切腹的动机较复杂,除了为主报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尸谏切腹的;有战败不屈切腹的,有有志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

  凡自动切腹的,就没有“介错人”在旁帮忙了,切腹者多数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1、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横切一刀;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成为十字形,达到心脏为度。

  2、腹部横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断自己的咽喉。

  3、腹部横切一刀后,立即用刀向心窝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

  切腹者明知这样死法肉体上很痛苦,但必须始终忍住痛苦不出一声,积极达到目的。

  临死时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并按照仪式一一来做,其步骤是:

  1、要使尸体不倾斜,只许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仪。

  2、腹上刀痕不许皱折。

  3、双膝须合拢,如松开了,就表示不够修养。

  4、对于自杀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当,不能任其散乱,看来切腹者不但死志坚强,固执礼仪,并能超脱生死的观念,实在当得起“硬汉”的称呼。

  另外,据知:江户时代高级武士被赐切腹的,一般不一定要真的开膛,往往切腹人手刚刚拿起胁差,介错便咔嚓一刀砍下断其首级,被称为:“拟腹”。

  古代日本武士之间的美少年之恋很流行,伴侣切腹殉情被认为是勇敢而浪漫的归宿。

  相关资料介绍:

  日本人“切腹”自杀是出了名的,几乎是民族性的一种表现。现在依然爱自杀,但通常都采用上吊、投水、跳楼等方法,而且悄悄地实施。至于“切腹”,现实中人们记得起来的,大概只有那个三岛由纪夫。

  切腹,据说始于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公元 715年以前成书的《播磨国风土记》中已见记载,在武士道时兴的镰仓时代流行开来。切腹有各类,如,为主公殉身的“追腹”,为职责或义理引咎的“诘腹”。江户时代以后,切腹形式化,实行时有人在一旁帮忙砍头,即“介错”。人心不古,也常有短刀挨着肚皮之前“介错人”就先从背后砍了脑袋。始自中世,切腹也用于处刑。自己了断,是相当给面子的死法。这种刑罚在 1873年被废止。关于切腹,三岛由纪夫曾这样答美国记者问:我不相信西洋人的诚心。为什么?因为看不见。过去日本人相信诚心在肚子里,所以必须披沥时撕开肚皮给人看。这又是显示武士意志的行为。切自己的肚子是最苦的行为,敢那样做就显示出武士的勇气。切腹是日本独特的东西,是外国人学不来的行为。 [1]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权倾一世的藤原家突然出现了一个恶棍。此人名叫藤原义,他白天过着优雅的贵族生活,夜里却摇身一变成为无恶不做的大盗,骚扰京都的大街小巷。他武功高强,诡计多端。京都的捕快用了好久的时间才摸清他的真实面目。这天晚上,藤原义作恶归来。在自家院外巡视一番,见无异况,闪身越墙而入。他不知道,不远处的三个武士终于确定了他的身份。

  后半夜,官兵包围了藤原义的住宅。令他们惊愕的是,藤原家灯火通明,院宅大开,官兵狐疑的涌入。只见藤原义坦胸露腹,盘坐于堂上,膝上横着一柄雪亮的大刀,正悠闲的吹着一只萧。萧声凄凉,但无人知道是什么曲子。官兵们围在堂下,但没有任何人敢贸然上前捉拿。

  一曲吹罢,堂上堂下一片静寂。藤原义举起大刀,只不过他的刀尖是指向自己的。官兵们屏息注视,不知道他要做些什么。

  藤原义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将腹部一字切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兵,倒地而死。官兵们吓的无人敢上前一步。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