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唐武宗李炎加强相权

唐武宗李炎加强相权

日期:2021-08-10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宰相在封建国家的中枢体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力,“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宰相辅佐的好坏,其权力行使充分与否,对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治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朝政的优劣。

皇甫湜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就曾上书直谏,指出时政败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宰相之进见亦有数,侍从之臣皆失其职,……股肱不得而接,爪牙不足以卫,其危甚矣”,也就是说,宰相及侍从官的失职与不得实权,乃是朝政日堕的原因。他建议宪宗应该“日延宰相与论义理”,即经常同宰相商议国事,保证他们能真正拥有辅弼的实权。

而在唐朝中后期,相权随而渐遭削弱。特别是“甘露之变”以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文宗开成时期的宰相更是近乎宦官专权的附属品。因此,会昌时期李德裕加强相权的做法,对于抑制宦官权力扩张,提高朝官的声威,保证政令统一出自宰相府,就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开成五年(840年)九月,李德裕入相不久,即向李炎进言为政之要,其中很重要的两点就同相权有关。他认为应该政归中书,保证宰相确有辅弼之权,但同时他又建议限制宰相的任期,宰相在位时间不宜过长。

他说,“政去宰相则不治矣。在德宗最甚,晚节宰相惟奉行诏书,所与国事者,李齐运、裴延龄、韦渠牟等,迄今谓之乱政。夫辅相有欺罔不忠,当亟免,忠而材者属任之。政无它门,天下安有不治?先帝任人始皆回容,积纤微以至诛贬。诚使小过必知而改之,君臣无猜,则谗邪不干其间矣。……开元初,辅相率三考辄去,虽姚崇、宋璟不能逾。至李林甫权乃十九年,遂及祸败。是知亟进罢宰相,使政在中书,诚治本也。”

通过这种既切实保证相权,又加以一定限制的做法,就可以使宰相很好地行使自己的参政大权,干好统率百官的工作。

加强相权的另一重要举措是,恢复了中书舍人参与台阁常务的权力,“会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

善知人,强相权,强化政治改革执行力

武宗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削去宦官的权力,和宰相李德裕密不可分。李德裕自宪宗起,历经四朝,几经起伏,是牛李党争的代表人物。

李德裕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的儿子,自幼胸怀大志,饱读经史,对治国理政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以门荫入仕,经官场历练后,政见与施政手腕都趋于成熟。武宗非常欣赏李德裕的政治理念和工作作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三观相合。即位后不久,即召被贬外放的李德裕入朝为相,协助其治理整顿山河破碎的大唐江山。

武宗对李德裕十分的信任,强化相权,对其鼎力支持,朝廷施政方略的执行力大大的加强,彻底改变了宦官把持朝政时期宰相仅是橡皮图章的地位。因为宰相和宦官的思路是不一样,宦官是为了专权,宰相就是为了理政,两者截然不同;李德裕虽然权力很大,但却很忠于武宗,武宗对其也是信任有加。

武宗与宰相二人相辅相成,开展了一系列关乎大唐命运的政治经济军事举措。李德裕为相五年,可谓兢兢业业,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革除积弊的措施,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面对各种复杂局面,都能够调度有方,从容应对,既能协调各方利益,又能够杀伐果断,使武宗一朝的文治武功达到了晚唐时期所能具有的新高度。

《旧唐书·李德裕传》记载:自开成五年冬回纥至天德,至会昌四年八月平泽潞,首尾五年,其筹度机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奏请云合,起草指踪,皆独决于德裕,诸相无预焉。

“德裕特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扞难,功流社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德裕的个人才干,以及他对武宗知遇之恩的回报。武宗掌握大方向,宰相倾力施政,唐武宗与李德裕君臣合作的佳话,也成为晚唐绝唱,此后再无。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