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朝历史 > 论宋代后妃垂帘听政对政局演变的作用

论宋代后妃垂帘听政对政局演变的作用(2)

日期:2017-04-0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二.宋代后妃垂帘听政对政局演变的历史作用

在宋朝(960—1279年)近三百二十年的统治中,围绕皇权的更替和交接,宋代后妃的垂帘听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实现皇位的顺利交接,维护了宋朝政局的稳定。

虽然后妃在原则上是不得干预政治,但是皇帝在治理天下时,却不能完全排斥后妃对皇帝政治决策的影响。况且在非常时期,后妃经常身不由己地被推向权利漩涡的顶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封建社会确定的皇位继承制是:父死子继或者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天不遂人愿,封建王朝常常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如皇帝无子嗣,无嫡子或者嗣君年幼继位等等。为了加强皇权,当特殊情况发生时,就必须依靠与皇帝血缘最亲近的后妃来辅政。后妃因此得以参与政治决策。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暴崩于福宁殿。“左右欲开宫门召辅臣,皇后曰:‘此际宫门岂可夜开!’且密谕辅臣黎明入禁中。”为了以防万一,她“三更令进粥,四更再召医,又使人守之”。等到第二天辅臣来拜见时,曹后才“哭告以上崩,实令召皇子嗣位”。“英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曹后的安排对于皇位的顺利交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防止了其他突发状况的发生,对英宗即位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英宗即位后不久,“感疾”,于是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曹后的垂帘听政,对于当时的政局无疑起到了稳定的作用。曹后听政期间,“大臣日奏事有疑未决者,则曰:‘公辈更议之’,未尝出己意”。她只是综合大臣们的意见,与大臣共同决议。她只是承担了一个代理人的职责,并没有大权独揽和独断专行。曹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她还“颇涉经史,多援以决事。中外章奏日数十,一一能纪纲要。”而且她对于左右臣仆,也能“毫分不以假借”,于是“宫省肃然。”曹后简朴的生活作风和平静的处世心态,以及睿智、严谨的风格,不仅使她深得人心,获得了大臣们的称赞,更让她在政治权利斗争的漩涡中泰然处之。曹后的垂帘听政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九位垂帘听政的后妃中,宋哲宗孟皇后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她曾经两次被废,却在宋朝面临重大危机时挺身而出,两度垂帘。在两宋之际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宋皇室宗亲三千余人,史称“靖康之耻”。“时六宫有位号者皆北迁,后以废独存”,而宗室只有康王赵构幸免于难,他正以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在京城外统兵抗金。金人扶植张邦昌建立了伪楚政权。张邦昌迫于金人压力,登上皇位。在金人撤走之后,张邦昌失去了靠山,不知何去何从。此时,北宋旧臣向他施加压力。宰相吕好问说:“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特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祐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于是,张邦昌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尊孟皇后为“宋太后,迎居延福宫,受百官朝。”大臣胡舜陟,马仲又对张邦昌说:“政事当取后旨”。张邦昌便再次尊孟皇后为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孟皇后听政后,派遣尚书左丞冯澥为奉迎使,尚书右丞李回为副使,“持书奉迎”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庚寅朔,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建立了南宋政权。孟皇后作为金兵灭宋后,皇室仅存的后妃,成为了宋朝的精神领袖,她的垂帘听政,不仅稳定了当时的政局和人心,支撑着赵宋王朝的残局,更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对宋王朝的重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孟皇后在赵构称帝后立即撤帘,功成身退。但不到两年时间,她又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再度垂帘听政。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并没有领导广大军民抗击金兵侵略,而是一直南逃,这激起了广大军民的愤怒。于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请孟后垂帘听政,改立皇子。开始孟后不肯,说:“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童贯起边事,致国家祸乱。今皇帝无失德,止为黄潜善、汪伯彦所误,皆已逐已。”但苗傅等坚持改立皇子,孟后又说:“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无论他们如何恳求,孟后都不答应。但宋高宗觉得事情已非常紧急,于是“诏禅位元子”,孟后无奈,只得再次垂帘听政。大臣朱胜非等为麻痹苗傅等叛党,请孟后在召见大臣讨论大事时,仍然请傅等上殿,以使他们放松警惕。于是孟后每次召见苗傅等人,都“曲加慰抚,傅等皆喜。”孟后还秘密召见从苗傅军中脱身的韩世忠的妻子梁氏,“勉令世忠速来,以清岩陛。”梁氏很快到达世忠军中,转达太后旨意。韩世忠等人于是带兵到达京师,使兵变平息。孟后喜曰:“吾责塞矣。”于是下诏请宋高宗回宫复位。孟后的两次垂帘听政,虽然时间都较短,但是却使得政权由北宋向南宋平稳过渡。这两次听政都是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政局演变变化莫测的情况下实行。孟后作为宋王朝的精神领袖,当仁不让地主持大局,保护赵宋王朝,为宋朝政局平稳演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宋高宗吴皇后是宋代后妃垂帘听政的特例。吴后“颇知书”,“益博习书史,又善翰墨”。她仅仅垂帘听政一天,却使得宋光宗和宁宗两朝内禅平稳完成,不得不使人叹服。说到光宗与宁宗的两朝内禅,就不得不提到宋孝宗和光宗的矛盾。宋孝宗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太子赵昚,也就是光宗。光宗即位后本该孝顺孝宗,努力治理国家才对,但是他却听信皇后李氏的谗言,与孝宗关系日益恶化。李后曾请立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但遭到孝宗的拒绝。李后便怀恨在心,在光宗面前挑拨是非,“谓寿皇有废立意。”光宗“遂不朝太上”。后来光宗生病,并且病“益增具”,“政事多决于后”,“后益骄奢,封三代为王,家庙逾制,卫兵多于太庙。后归谒家庙,推恩亲属二十六人,使臣一百七十二人,下至李氏门客,亦奏补官。”而光宗却无力制止李后这些放肆的行为,这引起大臣们极大的不满。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孝宗病死于重华宫,光宗不能“亲执丧”。此时,宋光宗的所作所为已大失人心,宰相赵汝愚“谋内禅,立宁宗”。吴后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先“代行祭奠礼”,不久便“寻用枢密赵汝愚请,于梓宫前垂帘,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翌日,撤帘”。这实际上就是废掉光宗而改立宁宗。吴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促成了皇位的顺利交接,使得光宗后期严重的局面得以缓和。

(二)辅佐皇帝,治国安邦。

为了稳定政局,安抚人心,宋代后妃在垂帘听政期间必须任贤用能,勤于政事,爱惜百姓。曹后垂帘听政初期,即“散遣修京城役夫,减皇城觇卒,止禁庭工技,废导洛司,出近侍尤亡状者。戒中外毋苛敛,宽民间保户马。”而哲宗孟皇后“性节俭谦谨,有司月供千缗而止。幸南昌,斥卖私绢三千匹充费”。在宋代垂帘听政的后妃中,当属宋真宗刘皇后的政绩最为显著。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3岁的宋仁宗即位,真宗刘皇后奉遗诏“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而垂帘听政。刘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正是由于她的聪慧、警敏,使她在真宗朝时,就经常帮助真宗处理朝政。“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天禧四年(1020年),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正是有了这样的磨练,使得刘后垂帘听政后,能更好地辅佐年少的仁宗,治国安邦。史称:“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刘后听政之初,首先着手破除真宗后期的两大弊政:埋葬天书和裁减冗费。宋真宗后期尊神崇道,做出迎接天书,泰山封禅等既渲染封建迷信,又劳民伤财的事情。真宗死后,刘后决定把真宗引以为傲,社会却深受其害的天书随同真宗一起埋葬,“己卯,命以天书从葬”。此后,真宗后期弥漫于朝野上下的迷信狂热受到遏制。天圣元年(1023年)正月癸未,刘后“命御史中丞刘筠、提举诸司库务薛贻廓与三司同议裁减冗费”。她还带头节俭,“常服絁繻练裙”,“内外赐予有节”,而且“罢诸营造之不急者”。在明道二年(1033年)九月丙申,刘后“出金银器易左藏缗钱二十万,以助修内。”此外,刘后的政绩主要表现在:

在政治上,主要是惩诫贪官、提倡廉洁和煞裙带风。

惩诫贪官:在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颁布了《诫告贪污诏》,“用申戒告,以儆群伦。”在天圣五年(1027年)十二月丁亥,下诏:“百官宗室受赂,冒为亲属奏官者,毋赦。”天圣七年(1029年)三月乙丑,“诏吏受赇,自今毋用荫。”明道二年(1033年)春二月丙午,“诏仕广南者毋过两任,以防贪黩”。刘后通过多次颁布法令来告诫和约束官员们的行为,给他们敲响警钟,一旦贪污,决不姑息。

提倡廉洁:一次,大臣刘绰想用“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刘后问他:“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余而进哉!”(所谓羡余是指一些官僚将额外盘剥来的赋税献给朝廷,以求升官。)

煞裙带风:一次,她对大臣们说:“卿等可尽具子孙内外族亲姓名来,当例外一一尽数推恩。”大臣们很快把自己的亲戚姓名上报。刘后得到这些名单以后,“遂各画成图,粘之寝殿壁间,每有进拟,必先观图上,非两府亲戚姓名中所有者方除之。”她的目的就是想要打破当时官场中盛行的裙带风。她还在天圣元年(1023年)十一月颁布的《约束文武臣僚子弟诏》中申明:大臣子弟“必当奉循法理,祗畏官箴”,如果他们胆敢以身试法,必当严惩,决不徇私。天圣三年(1025年)五月己酉,又下诏:“禁臣僚奏荐无服子弟。”她就是要以此告诫官员必须奉公执法,不能以权谋私和徇私枉法。

此外,刘后在天圣七年(1029年)闰二月癸丑,“置理检使”来讨论军国大事,财政得失等。并在这年的三月癸未,“诏百官转对,极言时政阙失如旧仪,在外者实封以闻。”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她还在明道元年(1032年)七月辛卯,“以门下省为谏院”,“置谏院自此始”。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