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务大臣李鸿章外交活动中的轶闻趣事
1、和我的孙子一般大
1897 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大使施阿兰。施阿兰的态度傲慢,顿使李鸿章心生不满。见到对方比较年轻,李鸿章便故意问他:“你今年多大了?”施阿兰告诉了他自己的年龄。李鸿章遂笑着说:“你只和我的孙子一般大啊!记得在贵国时,我曾经和你的祖父交谈过呢。”此语一出,弄得施阿兰面有愠色,但又不便发作,真是“哑巴吃黄莲”!
2、让俄使者陪同过年
某年岁末,俄国使者请求拜见李鸿章,李鸿章同意第二天接见。李鸿章手下人说:“明天就是除夕了,难道您不准备过年吗?怎么还有空见俄国人呢?”
李鸿章不动声色地说道:“虽然说是过年,我的家人也不在我身边,我一个人怪无聊的。不如明天把俄国人耍笑一番,就当是他们来陪我过年了。对了,明天你们都不用参加,我一个人就够用了。”
3、有冷有热
某次,李鸿章去某外国使馆赴宴。饭后上冰激凌,李鸿章看见冰激凌冒着气,以为是热乎的东西,所以就先用嘴去吹。不料,吃了一口,发现竟是凉冰冰的,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气。外国人忍不住笑起来。李鸿章装作不在意,说作为答谢对方的盛情,明天要回请大家吃中餐。
第二天,外国人来赴宴。吃了一会儿,上来一锅汤。外国人一看,这是凉汤,于是你一口我一口大吃起来。结果都被烫得说不出话来。原来,上面是厚厚的一层油,油下面是滚烫的汤。李鸿章故意这样安排,不过是对吃冰激凌遭嘲讽的报复。
3、李鸿章杂烩
李鸿章备宴回请洋人。成套的席面在花厅里摆开,酒过一巡又一巡,菜上一道又一道,吃了几个小时,洋人还不肯下席。总管对李鸿章附耳低言:“中堂大人,菜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略一思索,说道:“把撤下去的残菜用大盆装着端上来,要加热。”总管满面含笑而去。
不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菜端上来了。洋人纷纷下箸,并且都说好吃极了。一洋商问道:“中堂大人,你们中国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好吃的放在最后!这好吃的菜叫什么名字?”洋人说的是蹩脚汉语,李鸿章虽然听懂了,但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只好答非所问:“好吃多吃!”
谁知这一下歪打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不过再不是残菜混合,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了。因为此菜肇自李鸿章,所以称之为“李鸿章杂烩”。今天,有些饭店,特别是经营安徽菜的饭店,仍然保留着这一道菜。
4、“谬”饮洗手水
1896年,李鸿章以七十高龄出访在柏林觐见过德皇以后,李鸿章专程前往汉堡,探看业已退休的世称“铁血宰相”的俾士麦,李鸿章在中国一度权倾朝野,老外恭维他是“东方俾士麦”。史载,东西两“俾”“彼此闻声相思,一见如旧识”。俾士麦遂举办盛大宴会,款待远方贵客。各国驻德使节应邀而来,宴会大厅成了“模拟联合国”。
俾士麦与李鸿章居中而坐。觥筹交错间,侍者以小银盏盛着,给每人送上吃过水果以后洗手白开水——吃过水果以后洗手指用的。李鸿章不知西人习俗,端起小银盏呷了一口。李鸿章“谬”得如此出彩,把盏呷水姿态之优雅雍容,将“铁血宰相”给镇住了!须知,对于李鸿章的精神风貌,梁启超曾作如此描摹———李鸿章待人接物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与外国人交涉,尤轻侮之!基于对李鸿章风度的衷心折服,俾士麦模仿李鸿章的把盏姿态,照样端起小银盏,把用以洗手指的白开水呷了一口。宰相引领,心照不宣,朱紫满堂,尽皆把盏!
5、国技表演
一天,几位英国外交官来访,李鸿章奉命接待。这些英国人用惯西餐,从未吃过中餐,不知道该怎么吃。于是心想李鸿章怎么吃,我们就怎么吃。
酒过三巡之后,侍者端上一盘饺子,李鸿章边招呼“请、请”,边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一不小心饺子滑掉,正好掉在桌子上的酒杯里。几位英国人见状,纷纷把饺子夹起,然后将其掉到酒杯里,顿时溅得满席酒水。李鸿章赶忙解释一番,几位英国人听后拍手大笑。
不一会儿,侍者于端上面条。李鸿章吃着面条,想着刚才吃饺子的事,愈想愈觉得好笑,不由得“噗哧”一声笑出声来。这样笑不打紧,一根面条从李鸿章的鼻孔里喷出。几位英国人一看就傻了眼,连忙摇头说:“学不会,学不会。”弄得满堂哄然大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