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东汉彭宠谋反:从功臣到罪臣只一步之遥

东汉彭宠谋反:从功臣到罪臣只一步之遥

日期:2017-04-0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东汉彭宠

公元26年,刘秀称帝的第二年,他最为器重的年轻少帅邓奉反叛,刘秀御驾亲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定了平定南方的邓奉之乱。他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坐镇渔阳的彭宠也坐不住了,他也来个“潇洒走一回”——造反。

彭宠造反的原因可用两个字来形容:憋屈。

首先,来看他的第一重委屈:屈才。

当初刘秀在河北一带被王郎追着屁股打,几乎是陷入了绝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彭宠听从了手下大将吴汉、盖延等人劝说,率精锐铁骑投靠了刘秀。不过,此后跟随刘秀在前方征战的主要是吴汉、盖延等人,镇守重镇渔阳的彭宠主要负责保守一方平安,积极做好后勤补给工作。他为前线送粮草、送马匹、送援兵,总之,几乎是倾尽了全部家产和精力来支援刘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秀最后能平定王郎,军功章里有一半是彭宠的。

彭宠送的是财物,收获的却是虚名。除了赢得汉军的交口称赞外,并没有获得半点实利,因为他并没有得到刘秀的认可。因此,在刘秀称帝后,封吴汉为大司马、景丹为大将军,唯独彭宠这个幕后英雄却一无所获,还是当个渔阳太守,还是在原地踏步,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曾经的部将们一个个爬到自己头上来了,曾经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自觉屈才的彭宠不解了、迷失了、愤怒了,最后直接跟刘秀叫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应该说彭宠的想法是好的,想通过这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让刘秀发现自己这位无名英雄,重用自己。然而,彭宠在这件事中的做法却差强人意,原因有二。

一是他选错了方式。彭宠表白的方式过于直接、过于强硬。他用嘴大声嚷嚷,口无遮拦地厉声呵斥,刘秀当然难以接受。

二是他选错了定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求上进的将军不是好将军,彭宠不想一直原地踏步,有更大的追求,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才能,显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刘秀手下能人众多的情况下,他能封个侯就是祖坟冒青烟了,但却赤裸裸地提出封王的请求。

要知道,这是一个异姓臣子不能跨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啊!这一点,一向中规中矩、秉承祖制的刘秀能答应吗?当然不能。刘秀非但不能答应,而且对彭宠的人格和品行产生了很大怀疑,这对彭宠的仕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伴君如伴虎,细节尤为重要,这一点,显然“马大哈”彭宠是意识不到的,因此他才会在利令智昏中,犯下了上述两点低级错误,彻底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其次,来看他的第二重委屈:屈人。

彭宠毛遂自荐失败后,屈了才的他不会料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逼彭宠走入绝境的是一个叫朱浮的人。

朱浮也是最早跟随刘秀在河北干事业的人才之一,患过难、革过命,立过功。刘秀在夺取幽州后,立偏将军朱浮为幽州牧。

当时的幽州下面有渔阳、上谷等十个郡,彭宠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属下。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浮履新之后,自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为了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又是扩充军队,加强边防建设,又是修城建房,加强经济建设,还增设公职人员,加强作风建设。总之,这三把火恨不得一下把幽州建设成全国示范城市。

当然,搞任何建设,前提条件是要钱。没有经费,一切都是痴人说梦。这显然难不倒雄心勃勃的朱浮,他马上想到了两招筹集资金的好办法。

第一招,拉赞助。他找达官显贵慷慨解囊,直接支持和赞助地区的建设。

第二招,搞摊派。拉赞助毕竟是一项技术活,得看别人的脸色,得看人家的大气程度,有点乞讨的味道。因此,这样拉到的赞助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朱浮想到了公摊这个点子。不管贫富,不管地域,只按人头点数,只按面积量地,该上交多少经费就得上交多少。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消息发布,各郡积极响应,粮食和钱财都如期交上去了,唯独彭宠非但没有任何表示,反而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对声明。

渔阳郡兵精粮足,物产丰富,在整个幽州有“鱼米之乡”之称。彭宠在幽州也是德高望重之辈。这样的富裕之郡都不配合工作,这样的风云人物都公然反对自己,这显然是朱浮不愿看到,也大为光火的。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朱浮选择了杀鸡儆猴,找彭宠单聊。

彭宠岂是胆小怕事的主,他自然是竭力反驳了。怒极了的朱浮不再动口,直接动手,处处给彭宠小鞋子穿。

然而,朱浮不会料到,彭宠此时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他破罐子破摔,根本不买朱浮的账。

骂,还口;打,还手;忍无可忍,恕无可恕。朱浮心一横,索性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刘秀打了个小报告,陈述了彭宠的种种罪行,大致就是说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主要体现为彭宠身为一方之主,却受贿,有负陛下的厚爱。

不孝主要体现为彭宠把自己的妻子从老家接过来住,却把年逾七旬的老母遗弃在家里。连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孝,会孝顺朝廷、孝顺皇帝吗?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