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满族的饮食文化

满族的饮食文化

日期:2022-03-15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满族的饮食习俗,吸收了其先祖的传统习俗,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也纳入了其他民族的饮食特点,其食物种类和储存食物的方式都具有鲜明的北方地域特点。

满族入主中原后,农作物的种类更加丰富,主要有谷子、豆类、荞麦等,但是他们却对面食情有独钟。据《清朝野史大观·嗜面》载:“满人嗜面,不常嗜米,种类极繁。”可见他们对面食的喜爱程度。

由于一年四季的气候不同,所以各时的面食品种也不一样。

在春季时期,有豆面饽饽、打糕,以及用菠萝叶包好上锅蒸的菠萝叶饽饽;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发酵,又发明了酸饽饽;秋天时油炸饺子;冬天时气候寒冷,温度低食物不易变质,于是就有粘豆包和冻饺子等,只要吃得时候拿出来蒸熟即可。尤其是粘豆包,用黄米为原料,携带方便而且耐饥渴,非常适于在寒冷的冬季外出采集、狩猎以及随军作战时食用。

除了以上这些食物,今天我们常见的萨其马、发糕和饭包(满语称之为“乏克”)等都是来自于满族的饮食习俗。

受先祖以狩猎为生的影响,满族人保留了喜食肉类、野味的习俗,他们最喜爱的就是食用猪肉,有挂炉猪、烤乳猪、酱肘子等。

但是有的时候发现猪肉吃起来会很腻,所以用来去腻的酸菜出现了,据《奉天通志·礼俗三·饮食》载:“东边各县、地及至秋末,车载秋菘,渍之瓮中,名曰酸菜。”

对于现在的东北人,酸菜是必不可少的菜肴,最有名的酸菜汆白肉,那是香遍大江南北的佳肴,都是由满族创制的。

由于满族及其先人就借渔猎生产之利,将白山黑水之间的飞禽走兽、鱼鳖虾蟹作为他们重要的食物之源,数千年来世代相因,形成了满族喜食野味的习惯。

不仅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代的宫廷食品和各种类型宴会的食品中,野味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入关后满族帝王的日常所食,山珍野味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更不用说那些世居山林河畔的满族猎户和渔民了。

如,崇德元年(1636年),在为后金改号为清的庆典大宴过后,皇太极大宴群臣,宴席之上除牛、羊、猪、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之肉外,还有用虎、熊、野猪、狍、獐、鹿、山鸡、野鸭等走兽飞禽及各种鱼类制成的各式菜肴。

清军入关后,在东北特设的打牲乌拉衙门,每年要给皇帝进贡大量的野味,据光绪年间成书的《黑龙江述略》记载,即使是到了光绪年间,在东北野生动物不断减少、朝廷屡次推行惠民政策、不断削减各地土贡的情况下,黑龙江省每年还要向朝廷“年贡野猪二口、野鸡二百只、细鳞鱼三十尾、鳟鱼三十尾、麦面四十袋,上年十一月进。

春贡细鳞鱼三十尾、鳟鱼三十尾,上年十二月进。夏贡麦面十代(袋),六月进。鲜贡野猪二口、野鸡一百只、树鸡四十只、细鳞鱼二十尾、鳟鱼二十尾,十月进。”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