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元节如何祈丰收

中元节如何祈丰收

日期:2021-08-20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布田

“布田”,闽南、莆仙地区、潮汕地区用语,即是现代汉语里的“插秧”的意思。另外,在中元节,闽南有些地方有“布田”的习俗,即把点燃的香烛沿着门口的墙边遍插着,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秋收五谷丰登。

每逢春耕夏插期间,在潮汕方言区的农村,农民们见了面,便有可能要相互问问:“布田了吗?”这里的“布田”,即是现代汉语里的“插秧”。

潮语“布田”,虽在古代、现代汉语的辞书、典书中找不到此词,但也不是地方方言土语,而是有一定的根据。在古代、现代汉语中,“布”便有“陈列”、“展开,铺开”等义项。例句分别为:表示“陈列”的,如《尚书》中的《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皆布乘黄朱。”表示“展开,铺开”的;如柳宗的《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田”指的是耕种用的土地(有的地区包括潮汕方言区在内专指水田),如“稻田”、“大田”等等。

“布田”正是用“布”和“田”的相关词义来指代将秧苗展开、陈列(即插植)到水田这一农活的。这是潮汕方言大雅大俗的特色,对于研究地方方言具有可供佐证的作用。

潮汕稻有两熟,早造和晚造。早造,就在这个时候布田。布田之前一段时间,要先在沙地里,用从种子站买来的粟种(也即是没有剥去稻壳的种子),撒在园(潮州话沙地的叫“园”,水田叫“田”)里,保湿,保温(为了保温,一般要在地里拉上农用的塑料膜。冷天的时候,早上过去看的时候,往往膜里是雾蒙蒙的水蒸气),等待它长成秧苗。

到了布田的时候,将园里的秧“挽”(潮州话,拔的意思)起来,搬到“窟底”(潮州话:小池塘里),洗净根部,有时候还要在这时浸除草剂。然后捆成一团团,以手能抓紧作为一捆。捆时用草绳,也就是前一年收割的稻草。这种稻草绳很好用,比如买菜、买猪肉,都可以用了绑。环保,节约。

捆的时候现用左手的大拇指压住稻草的一头,右手抓住另一头,围着秧苗转几圈,然后把草绳尾部藏到刚才绑的几圈里去,尾端还是露在外边。这样,松绑的时候,只需要把尾端一拉,就行了。可以加快插秧的速度。这样捆成一捆一捆的秧苗,用竹筐装上,运到田里,就一捆捆的抛到已经犁好、修平、放完水的田里,这样,布田的人手里拿了一捆插完后,就能在身边马上又拿上一捆,接着插秧。

插秧的时候,往往是料峭春寒,脚踩在这些冰冷的软泥里,有一种钻心的冰冷。所以我很怕去插早造的秧。布田的时候,往往是以几个人并排进行,一人插几列,两脚分跨,左手持秧苗,右手从左手接过一株株的秧苗,弯下腰,然后从左往右一株株的插进泥里,双脚不需移动。插完一行,就后退一步;再插一行。往往几个人,动作快的已经插完一片,慢的还在中间。

在中元节,潮汕有些地方有“布田”的习俗,即把点燃的香烛沿着门口的墙边遍插着,插得越多越好,俗称“插秧”,象征秋收五谷丰登。有的小孩还喜欢偷偷地跑到别家的门口割“稻谷”,常有为此事而引起争吵的。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