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丰臣秀吉是怎么侵略中国的

丰臣秀吉是怎么侵略中国的

日期:2017-09-2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丰臣秀吉之所以能够在群雄并起的日本战国时代统一日本与他的雄才伟略是分不开的。所以丰臣秀吉之后的侵略也不是无迹可寻的,他曾提出要直捣大明国迁都北京城并远征天竺的扩张构想,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丰臣秀吉也只能抱憾而终。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丰臣秀吉是怎么侵略中国的,欢迎大家阅读。

丰臣秀吉是怎么侵略中国的

  丰臣秀吉是怎么侵略中国的

  丰臣秀吉面目沉郁,不怒自威。他在古代中国也大名鼎鼎,中国民间关于他的笔记野本就有四五十本之多。他被中国民间描述成一种恶龙蛟脱化而来的枭雄,最后被中国道人许真君用神功击杀。

  天皇在他面前都唯唯诺诺,由他摆布。他是蒙元以后蔑视中国氛围熏陶出的一代枭雄,在日本天下还没定,他还排在武士大头目织田信长之后时就放言,“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志。”后来他在大阪接见日本耶稣会副管区长柯艾留时更说:“如今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领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惟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羽柴秀长),自己为征服朝鲜和中华,决意渡海。”

  这个情节透露出两个很有意思的信息,一个是在十六世纪,日本已有全国性的基督教组织,可见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优秀文化的整合比我们迅捷有效多了,此时在我们国家的西方文化使者还被迫龟缩在宫里,试探着只为皇家和贵族进行世俗服务;另一个是丰臣秀吉道出了日本扩张的思路。他可以说是日本图霸朝鲜,继而侵略中国的第一个真正的主张者和实践者。以后的日本军阀都秉承他的图略,沿着他的思路。比如二十世纪的日本军阀先图朝鲜,后占东北,再进江南,后侵印度的雄霸亚洲的战略方针与他如出一辙。

  这个丰臣秀吉是一个毫不掩饰野心的人,他在给小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几千年来朝鲜确实是中国东边的屏障,丰臣秀吉侵略中国必须先搞掂朝鲜,1590年他给朝鲜国王写信,说要假道朝鲜:“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此乃吾之宿志”。此要求当然被当时是大明帝国属国的朝鲜拒绝了。

  丰臣秀吉一不做,二不休,在第二年把统领全日本的官职(关白)让给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专事侵华的军务准备。兵备齐全后,他人心不足蛇吞象般地宣布迁都北京的准备令:“奉天皇于大唐(明)之京都(迁都北京),可于明后年幸,将京城(北京)附近之十国(县)可供圣上(天皇)御用”,“周围百国(县)吾儿(养子)领有”,他准备放弃日本本土,交由他人统治。自己专门在中华坐镇享福。不久他放言,将“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因为宁波府“近天竺”(印度),以便“尊圣意,占领天竺”。

  一幅大日本帝国称霸亚洲的美景图画丰臣秀吉五百年前就画出来了。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坐镇日本总部,遥控二十万海陆大军,发动突然袭击,从釜山、庆长、金海等三路攻入朝鲜,如风卷残云,数天功夫就攻破朝鲜京城,当地军民望风而逃,朝鲜国王也弃京逃匿,只得派人向中国皇帝哭诉乞援。一个多月后平壤又破,日本大军直达中朝边境图门江附近。朝鲜几乎全部陷落。“于是,秀吉进驻朝鲜王京,行长(秀吉手下大将)占平壤,清正驻安边,倭军沿途屯兵,互为联络,其意实为犯辽东而直下北京”。

  中国平常视日本为倭岛小国,这时大军汹汹,属国被占,边庭告危,一下慌了手脚。主战主和,争持不下,朝廷犹豫不决,直到万历皇帝意识到“唇亡齿寒”,才决意出兵。

  大将祖承训率兵五万进军朝鲜,可是出师不利,在平壤被日军击溃。明朝皇帝又派大将李如松率兵紧急入朝,战果也不如人意。这时大明上下,以及朝鲜皇室颇畏惧日军,心存幻想,希冀能与日本和谈成功。而丰臣秀吉早就派人在中国朝廷内部收买了一些大臣,以主和派沈惟敬为代表,造谣惑众,扰乱民心。

  在这关键时刻,朝鲜出了位民族大英雄李舜臣,他率领海军与日军进行了两次海上决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牵制了陆军突入中国的企图。这时中国援军转败为胜,与朝鲜军民联手,收复平壤、汉城、开城……

  丰臣秀吉眼看大势不好,唆使中国朝廷内部的沈惟敬上下活动,也挑拨和利用朝鲜内部的党争,结果中朝联军虽胜,却去与日本和谈。丰臣秀吉“虽败尤荣”,竟然向中国提出七个讲和的条件,听听都有些匪夷所思,比如中国皇帝之女要嫁给日本,朝鲜要永远称藩于日本,朝鲜赔银五百万两……

  1596年9月3日,明朝使者在大坂面见丰臣秀吉,宣读明朝皇帝册封他为“日本国王”的诏书,并给其金印、冕服,丰臣秀吉对此勃然大怒,摔诏书于地,怒逐朝鲜和大明的使臣。致使中日历时两年多的和谈破裂。

  大明皇帝也怒了,越感到这个东夷之邦的无信用。却殊不知因中国对这个东边邻居的毫无研究,对其国体系统的无知,竟然封什么国王,触怒了这个武士枭雄。

  1597年丰臣撕毁和约,再次出兵,但很快又被李舜臣大破海军,陆军也举步维艰,经常陷入伏击。又过了一年,丰臣秀吉眼看大计不成,霸业难行,忧忿成疾,临终前忽又张目嘱咐左右:“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言毕而死。

  日本人怕军心丧乱,对丰臣秀吉的死讯秘而不发,却在暗地里撤军。他们的十万兵果然差点成为海外鬼。中朝两国海军在海上进行拦截,海战非常激烈,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和中国海军统帅陈璘都英勇战死。

  这次战争,中国虽然胜利,但所费甚多,明朝这次抗日援朝是动用血本了,仅用于援朝的军饷支出就约银二千四百万两,尚不包括马匹、机械、火药等费用。按当时比价,每一个中国人要摊到一石米的负担。

  丰臣秀吉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他与一般的东方式的枭雄不一样,并不以称霸本国,蹂躏国民为终点,他公然以开疆拓土,侵占他国领土为人生目的。他不是像一般君王那样一点点蚕食他国领土,而是雷霆万钧般地全部拿下。他的侵略倾向与他的人生理想紧密结合,上升到了一种美的高度,与西方古代大帝国的君王很神似,比如与亚历山大、恺撒、大流士、拿破仑……他们要在全世界建功立业,他们的野心、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的热力、他们的欺骗,他们的屠杀……搅混在一起,渗漫到了世界历史的史册中。

  丰臣秀吉在计划中要把日本交与他人管理,他和天皇则要移居中国,以北京为自己的新国都。这既反映了他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更透露出日本人的一种心态:大陆是最好的归宿,岛不是永远的家乡。

  丰臣秀吉侵略战争的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丰臣秀吉侵略中国的战争被挫败之后,当时的明王朝正值万历皇帝当家。根据历史记载,万历皇帝曾经想战败的丰臣秀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企图通过侵略战争满足自己的大陆扩张野心,并巩固丰臣政权,但这一野心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当时正值明王朝统治期间,虽然丰臣秀吉的侵略战争失败了,但这场战争同时也导致了明朝的衰亡。

  1592年,刚刚完成日本统一大业的丰臣秀吉悍然出兵侵略朝鲜,妄图将朝鲜并入日本,然后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建立一个中、日、朝“三国为一”的大帝国。众所周知,明朝的决策层及时洞悉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派遣军队入朝,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经过7年艰苦战争将日军逐出了朝鲜。明军入朝时,著名改革家张居正已经辞世10余年,然而,在这场攸关中朝两国存亡绝续的大决战中,击败丰臣秀吉的第一功臣,却非张居正莫属。

  张居正主政期间,通过清查土地和改革赋役制度,为明帝国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仅太仆寺储存的养马经费高达四百万金之巨。在反击丰臣秀吉的战争中,积弱已久的明军要抗衡刚刚经历过百年内战的日军,确实有很大难度,因战力不敌日军,中朝军队多次遭遇重大失利。但是,依靠张居正积攒下的财富,明政府得以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饷与兵员,及时弥补作战损失,几次在危急关头扭转战局,转败为胜。

  而此时的日本,刚刚结束为时近百年的军阀混战,还没有来得及医治战争创伤就贸然发动劳民伤财的侵略战争,贫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国家的供给能力被大大削弱。战争后期,日本国内连征粮都十分困难,前线日军只能通过劫掠战区居民来获得补给。不同的战争潜力决定了战争的结局,日军虽然在蔚山大战等关键性战役中重创明军,却因后勤匮乏而无力扩张战果,打了胜仗也只能龟缩在朝鲜沿海地区坐以待毙,而中朝军队在遭遇失利后,却可以凭借雄厚的财力物力集结新锐力量,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势。随着战争消耗的增长,日本经济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丰臣秀吉忧急病死,侵朝日军残部遵其遗嘱狼狈逃离了朝鲜。几年后,日本再度陷入内乱,丰臣秀吉一手缔造的“关白”政权彻底覆亡。

  丰臣秀吉因侵朝战争而身死国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内乱不止,经济贫弱,负担不起维系对中朝作战所必需的巨大开支。无独有偶,导致明朝覆亡的一个关键症结也是经济因素,而且还和这场中日战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

  由于援朝战争耗空了明帝国的国库,明政府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也一落千丈。当努尔哈赤和李自成崛起时,缺兵缺饷的明王朝也像日本丰臣政权一样,因财力贫弱陷入了内外交困的绝境。在决定明朝存亡的萨尔浒、松山和开封会战中,明政权能够动员的参战军力极其有限,萨尔浒战役投入6万军队,松山会战13万,救援开封的军队大约有10万。以如此拮据的军力支撑两线作战,本来就不堪重负,而饷力困窘、物资匮乏,又大大增加了明军打持久战的难度。为了节省军费开支,明朝的中枢决策层在上述三次关键性会战中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指导方略,结果却因求战心切,三战皆败,葬送了明军的主力。

  明王朝和日本丰臣政权的覆亡昭示今人,必须以宽广的视野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大与否的标准,不仅要看军队规模的大小、武器装备的优劣和训练水平的高低,还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拥有维持一支强大军队所必需的经济、工业、科技与人才基础。因为,军事力量的强弱只能影响一两次会战的胜败,而对于一场长期战争而言,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国家战争潜力与民众承受战争耐力的大小。所以,发展国防不仅要打造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和发达的军工生产体系,还要为建立对军队与军工建设起支撑作用的工业、经济与科技基础而付出种种努力。

  据此推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军队建设的终极目标,应以实现信息化国防与信息化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信息化国防建设促进信息化国家的发展,以信息化国家的发展带动信息化军队的转型,在建立一支强大信息化军队的同时,同步完成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信息化转型。(祝志伟)吉发过劝降书,而而这份劝降书最终也被保存了下来。究竟这份劝降书中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与丰臣秀吉书》是万历皇帝钦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镐给丰臣秀吉的劝降书。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发动第二次侵朝战役。这年5月,万历皇帝命杨镐给丰臣秀吉发出最后通牒,怒批日本黩武行径,道破其局势隐患之处,勒令其安分守己。颁诏后,明军大破日军,换得此后300年东亚和平。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