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欧洲历史文化_欧洲历史文化介绍

欧洲历史文化_欧洲历史文化介绍

日期:2017-04-10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欧洲的历史悠久而长远,在其漫漫的发展过程中,给人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遗产,以下是古宫历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欧洲历史文化,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历史文化_欧洲历史文化介绍

 

  一、欧洲历史文化简介

  欧洲最早在公元前4000~~2500年时,在南欧和西欧上分布有巨石文明,后来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也逐渐成为文明的发祥地,这些被历史积淀下来的文明形式,成为了现在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结识和认识。后来由于古罗马帝国的兴起,使得疆域不断扩大丰富,人口数量不断上升,但人口大多集中在南欧。

  之后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引发了一系列入侵,又导致了短暂的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增加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始在有所显露,在加上不断的对外入侵,促使欧洲不断强大。

  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因为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其经济开始滑向低谷,政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欧洲的文化绝对有着强大的冲击力,不论是在其艺术形式上还是在宗教上,都有着其独特的一面。

  欧洲文明先后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形式,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有着其独当一面的影响力,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人们都无不是至高敬仰着它。

  首先从文艺复兴开始,便在文学、建筑、美术等领域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出新,甚至颠覆了以前的创作形式,而转变成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甚至是颠覆性的伦理,比如在宗教方面,开始宣扬以人为本而不再是以神为本。

  到后来的巴洛克时代,艺术开始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代,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相互容纳。

  再到后来的古典时代,音乐上到达了至上的境界,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诞生,让整个世界都为之而颤抖。

  一直到后来的多元化发展时期,不论是跟谁音乐领域的发展,还是在其他领域,这种阶段性的发展趋势都深入人心。

  欧洲的历史文化就是这么不断的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刷,被积淀,被铭记,被敬仰。

  二、欧洲文化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