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曹操喜爱的饮食

曹操喜爱的饮食

日期:2022-07-12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曹操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枭雄,大家因为《三国》都熟知曹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曹操也是一个吃货,曹操爱吃鱼,爱到什么程度呢?他专门为鱼写了一本书,在后世整理的《曹操集》中有本专门写怎么吃鱼的<<四时食制>>,可见曹操也是十足的吃货。

曹操爱吃什么

曹操出生在黄淮地区,那一带池沼遍布,自然水产不少,所以曹操也好吃鱼。《太平御览》这部大百科全书辑录了曹操日常食谱《魏武四时食制》的内容共十四条,可以看看水产控曹操都爱吃啥鱼。

1.鲤鱼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这一条被《太平御览》收录在鲤鱼类中了,有黄色鳞片、赤色尾巴的锦鲤,还是稻田里产的,看来是汉朝生态农业的产品啊……郫县是四川省川西平原的腹地地带,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蜀王杜宇就在此建都。子鱼即小鱼,黄鳞赤尾应该就是鲤鱼,而且汉代池塘养鱼主要以鲤鱼为主,因此推测这种鱼应该就是鲤鱼了。可以为酱,可见曹操对鲤鱼的忠实吃法就是腌制。

2.蒸鲇。

案《本草圆经》“鮧背青而口小者名鲇”。

鲇鱼同鲶鱼,分类比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容家俗称塘滑鱼。蒸鲇即清蒸鲶鱼,采用清蒸进行烹饪,不仅避免了土腥味和油腻感,而且还保留了淡水鱼的鲜美,营养价值也不会遭到破坏。

3.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量蕊,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为矛矜。”

光须长就超越两米,三国时代一里也有400多米,这个体型一看就是某种鲸鱼,应为须鲸的一种。连鲸鱼都吃,曹孟德真是爱鱼成瘾了。

4.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

注意,骨软可食,汉代一斤约为250g,所以这鱼至少上百斤,还是黄色的。那么体重可以上吨,骨头介于软骨、硬骨之间,这大概是今天列入国家保护动物的中华鲟。

5.“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一丈”。

《说文》有对“鳣”字的解释:“似鱏而短鼻,口在颔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江东呼爲黄鱼。”“鱏”即“鲟”,三国时代一丈为242厘米,将近两米五的身长,大约是某种鲟鳇鱼,看来曹操爱吃鲟鳇鱼啊。

6.“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泽。”

侧面看鱼像刀就真的拿去割草,大概是刀鲚吧。

7.“萧拆鱼,海之干鱼也。”

对于这个,笔者查了《本草纲目》,发现根本不是鱼,而是用艾草托起的干鲍鱼,原来曹操也爱吃贝类。

8.其他鱼类

《魏武四时食制》曰:发鱼,带发如妇人,白肥,无鳞,出滇池。《魏武四时食制》曰:蒲鱼,其鳞如粥,出郫县。

《魏武四时食制》曰:疏齿鱼,味如猪鱼,出东海。

《太平御览》卷929:《魏武四时食制》曰:海牛鱼皮、生毛可以饰物,出扬州。

《魏武四时食制》曰:鱼孚魳鱼,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见首。出淮及五湖。

《魏武四时食制》曰:蕃逾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

总体来看,曹操虽然生长在内陆的水产丰富地区,不过他爱的主要还是海产品,这可能也是他南征先要平江东孙权而非益州刘璋一大原因吧。

9.酥

此外,曹操因为没少跟匈奴人乌桓人这些草原民族打交道,他们喜爱的奶制品,曹操也很喜欢。最有名的,就是“酥”了,今时厂家,卖酥糖的多打着“一合酥”的名号,这个也跟杨修耍小聪明的那一事件有点关系,但是曹操真的是爱吃酥糖吗?那个时代,甜食的主要来源还是粮食加工出来的饴糖,不方便作面食。而蔗糖的生产工艺,还是唐朝时候从印度引进的。所谓的酥,其实,就是奶酪。

再看“一合酥”故事的最早出处,《世说新语》的记述:“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明确地说了是“酪”,可见那个时候中原地区也有一些人爱吃奶食了。

《世说新语》还有一条吴国灭亡以后的轶事记载:“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可见中原人已经把塞外传来的羊奶酪当不错的零食看待了,但江东人还是更喜欢本地的莼羹。一直到南北朝,北朝那些受到鲜卑人影响的高官子弟看到南来的降臣好饮茶,还问为何不食酪浆(浆即是滤去奶油后残余奶液)而喝叶子汤。可见奶食虽然在近古时代被汉人轻视,但是在中古时代,还是比较被重视的。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