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

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

日期:2017-11-2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

李鸿章和张之洞,同列“晚清四大名臣”。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均少负才名,聪颖过人。李鸿章9岁读完《四书》,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职务,成为当年安徽最年轻的翰林之一。张之洞少年被称为“神童”,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虽然这二人都见重于慈禧,既有相同政见,但也发生过政争。就个人关系而言,既构不成什么同党,也不是什么政敌。而从兴办洋务而言,他们属同一个营垒,李是洋务领班,张是洋务殿军。从对外交涉方面看,李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中主和,张之洞主战。因此同李时迸发政争。

李鸿章和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功过是非,很难评定,正所谓人将死其言也善,从他们的遗嘱,我们看出很多东西。

1901年某日,李鸿章自知来日不长,上了最后一道奏折,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奏折里,他在叮嘱最高统治者要“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同时,也表白自己的心迹,说“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

时隔八年之后,1909年张之洞也油尽灯枯,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说起来两人都曾经大权在握,显赫一时,尤其在洋务运动中,大展身手。

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制外国船炮,开办大型兵工厂。后来他又开始筹办海军,建成北洋舰队。在民族工业方面,先后创办河北磁州煤铁矿、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江西兴国煤矿、津沽铁路等大批民用企业。李鸿章还开办上海广方言馆等新式学堂,积极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所有这些举措,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于张之洞呢?也曾经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大批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其中的汉阳铁厂共有铸造厂、打铁厂、机器厂、造钢轨厂和炼熟铁厂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两座钢炉,工人3000人,外国技师40人,这在世界科技不怎么发达的19世纪,绝对是一个奇迹。

如果单论两人的名声,张之洞比被骂为“卖国贼”的李鸿章要好上许多。

其实这不难理解,李鸿章初入仕途时,只是中产之家,而最盛时居然有田100多万亩,难怪当时有人讽刺他“宰相合肥天下瘦”。正因为如此,他上奏折时只言国事,而不敢像清流代表人物的张之洞一样,声明自己“不谋私利”。这大概也是后人称赞张之洞,而大骂李鸿章的原因之一吧!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