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南北朝历史 > 女人系列:巾帼英雄第一人

女人系列:巾帼英雄第一人

日期:2017-04-1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转石龙太守。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隋书·列女传》

译文:

夫人恩惠遍及百越,几个州都很太平。到公元559年,夫人派她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位首领在丹阳朝见皇帝,冯仆始任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诱他一同谋反。冯仆派人回去报告夫人。夫人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爱惜你就有负于国家。”于是发兵抵御,带领百越酋长和章昭达里应外合,欧阳纥部众溃散。冯仆因为夫人的功勋,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故事还是先从南北朝时期北方一个仅仅存在30年的小王朝——北燕说起,这个王朝一共只有两个皇帝,哥哥冯跋和弟弟冯弘。

当北魏的大军兵临城下时,末代皇帝冯弘坚决不投降,逃往朝鲜。他的儿子冯朗投降北魏,冯朗有一个女儿,就是赫赫有名的北魏冯太后。

冯弘的另一个儿子冯业则带领300族人,一个劲地向南、向南,渡过黄河、渡过长江,投奔刘裕的宋朝,在南朝的半壁河山开枝散叶,大家族有大家族处世的方法。

从冯业一直到他的孙子冯融,冯家一直都担任高凉太守的职务,公元535年,冯融为儿子冯宝礼聘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的女子为妻,这个女子就是本文的主角——冼太夫人。

如果要论亲戚关系,冼太夫人是数千里之外北方冯太后的侄孙媳妇,管冯太后叫姑奶奶。

冼太夫人名叫冼英,也有文献说叫冼珍,民间一般称她为冼夫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圣母啥的,本名早就被遗忘了。

冼英属于俚族,这不是错别字,56个民族里也没有,这是一个已经消失的民族,一般认为就是现在的黎族,但壮族与它的关系也很密切。往前看,《史记》里出现的百越、南越、瓯越,就是俚族的先祖。

《隋书》上说:“俚人率直,尚信,勇敢自立,重贿轻死,巢居崖处,尽力农事。”直率守信,勤于耕作,勇敢自立,不怕牺牲,挺好的一个民族。

冼家世代是俚族的首领,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接受皇帝的册封,实行自治,一般也是父死子继。冼英的哥哥冼挺就是南朝册封的南梁州刺史。

少数民族好勇斗狠,多谋善断的冼英尽力约束,婚后,更是辅佐丈夫冯宝一起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民族纠纷,一时间民族关系很是融洽,远在海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慕名前来归顺。

南北朝是一个乱世,各方势力混战不休、打来打去,造反叛乱、朝代更替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宋亡齐替,齐息梁起,冯宝这儿没啥影响,换个主子继续同样的官职。

但乱世之中难有桃源,冼英终其一生,共有三次比较重要的平叛军事行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维护了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这三次平叛分别在梁朝、陈朝和隋朝三个朝代。

第一次是公元548年的侯景之乱,萧家王朝岌岌可危。

广州都督萧勃签发了征召令,准备勤王援救首都。这时的高州刺史名叫李迁仕,其实暗地里早和叛军联系上了,就等着多聚集一些士兵,然后扯旗造反,给侯景以呼应。

李迁仕派人征调冯宝,想借机扣押冯宝,把冯家也绑上自己造反的战车。冼英看穿了其中的猫腻,阻止了准备出发的冯宝,希望冯宝静观事态发展。从这个环节来看,冯宝对冼英的意见不说言听计从,至少是很重视的。

几天后,事态被冼英料中,李迁仕果然谋反,派遣军队攻占赣石。打吧,强攻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那就智取。冼英让丈夫派使者去送上厚礼,让叛军约束士兵,尽量不要骚扰老百姓,并说想派夫人去参拜。叛军放松了警惕,冼英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杂物,大声谈笑去送礼,待到敌军营前,突然发动攻击,大胜叛军。

《隋书》在这里记录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插曲。在这次奇袭之后,冼英遇到了当时领兵平叛的大将陈霸先,也就是后来陈朝的开国皇帝。

慧眼识人的冼英回来对丈夫说,陈霸先是个人物,一定可以结束乱世。原文是这样的: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这里仅仅是表现冼英的识人之能?还是发生了什么故事吗?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