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南北朝历史 > 太监系列:天生我监必有用

太监系列:天生我监必有用

日期:2017-04-10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入言于世祖,世祖问其才用所宜,将授之以官。鲁元曰:“臣舅不幸生为阉人,唯合与陛下守宫闱耳。”——《魏书·阉官列传》

译文:

进皇宫告诉了世祖拓跋焘,拓跋焘问仇洛齐有什么方面的才能,准备授予他官职。卢鲁元说:“臣的舅舅很不幸,生下来就是阉人,只合适为陛下看守宫闱。”

先看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一段话——

“五不男,天、犍、漏、怯、变也。

“天者,阳痿不用,古云天宦是也。犍者,阳势阉去,寺人是也。漏者,精寒不固,常自遗泻也。怯者,举而不强,或见敌不兴也。变者,体兼男女,俗名二形,《晋书》以为乱气所生,谓之人疴。”

根据李时珍的说法,一个真正的太监,应该属于“犍”,也就是说,不管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那一刀的痛苦是免不了的。

但是,史书上记载了一位天生的太监,貌似是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天阉,这就是北魏时候的仇洛齐。

没有职业门槛的快乐。

这个故事还要从仇洛齐的爷爷辈说起。

关中平原上有个名叫仇款的陕西汉子,后来因为战乱搬家去了河南,因为有把子功夫,在前燕皇帝慕容暐手下参了军,当上了边防军的将领。

仇款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仇嵩,一个叫仇腾,还有个女儿,叫啥名字就不知道了。

仇款的女儿嫁了一个姓侯的男人,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侯洛齐。

悲催的是,大胖小子侯洛齐是个天宦!

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说,“天宦者,谓之天阉。不生前阴,即有而小缩,不挺不长,不能生子。此先天所生之不足也。”

生下来就木有小丁丁,或者小丁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侯家肯定不高兴啊,仇款的女儿也表示压力很大,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怎么办呢?

还是老爸仇款伸出了援手,把孩子给你大哥仇嵩吧!

仇嵩本来就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仇广,一个叫仇盆,现在外甥成了养子,仇嵩把孩子改名——仇洛齐。

后来,仇嵩在后燕皇帝慕容垂手下当了个小官,举家搬到了河北,所以史书上说仇洛齐是河北人。

仇嵩有个女儿,长得很漂亮。乱世里,美女的命运和颜值是成反比的,越漂亮越倒霉。

仇嵩的女儿先是做了冉闵的妃子,冉闵死了后,和很多姐妹一起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接收。

没多久,慕容儁又转手把这个女人当做奖品赏给了一个叫卢豚的手下,仇氏这才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仇氏和卢豚生了个很有出息的儿子,这个儿子名叫卢鲁元。

正是这个卢鲁元,让仇洛齐的名字出现在史书上。

《魏书》对卢鲁元的评价是:“敏而好学,宽和有雅度”。

卢鲁元是个官N代,更重要的是,他和北魏著名的皇帝拓跋焘好得不要不要的。

卢鲁元和拓跋焘是发小,在拓跋焘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成天厮混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拓跋焘当了皇帝以后,对卢鲁元十分信任,卢鲁元也很会做人,史书上说他“性多容纳,善与人交,好掩人之过,扬人之美,由是公卿咸亲附之。”

有一次,卢鲁元跟着皇帝一起出外打仗,攻破敌人的都城之后,两人一起进城,史书的表述很笼统,“是日,微鲁元,几至危殆。”估计是拓跋焘遭遇敌军残余的暗箭啥的,幸亏卢鲁元提醒或者主动当人肉盾牌,才大难不死。

发小加上救命恩人,卢鲁元在皇帝面前更是红得发紫。

卢鲁元是个孝子,听老妈说外公已经过世,但还有三个舅舅流落在河北,没有音讯。

卢鲁元把这事告诉了拓跋焘,请皇帝帮忙找舅舅。皇帝出手,找几个还不容易,很快就有了消息。

但是,仇广仇盆都没啥当官的兴趣,再说,这乱世,当官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仇洛齐说,我本来就是养子,还是个残疾人,我去试试水吧!

仇洛齐骑了头毛驴到了京城,卢鲁元大张旗鼓欢迎舅舅的到来。皇帝也很为小兄弟找到亲人而高兴,说你这舅舅有啥长处,给他当个官吧,咱们之间谁跟谁啊?

卢鲁元把仇洛齐是个天阉的内情告诉了皇帝,只有皇宫里才是他最合适发挥才能的地方。

至此,仇洛齐正式进入太监的编制。

因为卢鲁元的缘故,仇洛齐的太监生涯平平静静,升迁之路顺风顺水。仇洛齐没有胡作非为,但也没有啥出色的政绩。

史书上只提到一件事情,还算拿得出手。

当时,户口制度比较混乱,很多人钻条块管理的机制漏洞,结果中央和地方都管不着,国家税收受到不小的影响。

仇洛齐上奏说,把这些人都归口到地方政府管,就可以避免混乱了。皇帝采纳了仇洛齐的建议。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