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史可法为何会让声名狼藉的福王朱由崧成为南明弘光帝?

史可法为何会让声名狼藉的福王朱由崧成为南明弘光帝?

日期:2017-04-12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明帝国的最初两朝曾以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将首都迁至北京,而南京则一直作为帝国的陪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理和战略地位。帝国所实行的“两京制”有着一种绝妙的政治功效,正如明人邱浚所言:“文皇帝迁都金台,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需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矣。”邱浚对于“两京制”的论述确实是极为合理和深刻的,但是他没有提及的就是“两京”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当北京顺天府不能履行帝国京师的政治职能时,南京应天府便真的能“应天”而替补成为政治中心了。作为帝国的旧京和陪都,南京一直保留着一套中央政府的六部机构,称“南六部”。一般人都认为,南京六部虽然与京师六部同有一套职官,但多安置闲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员,其职权远不如北京六部。但是,鄙人认为这种认识实在是一种未能深察的皮相之谈,其实南京六部和北京六部是分而治之的。有明一代,长江以南一京六省是由南京六部及南镇抚司治理的(包括东南军务);长江以北一京七省是由北京六部及北镇抚司和大理寺治理的(包括对蒙古的军务)。由此看来,南京六部并不仅仅是一套摆设,而是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政治价值。

明孝陵的夕阳,太祖高皇帝在这里

在大明危如累卵之时,南京的价值再度被发现了。国变前夕,朝廷之中一种主张迁都、南幸的主张十分活跃。有人主张崇祯皇帝本人南下渡江,也有人主张陛下本人留守北京,而由太子南下抚军江南。这种主张若是付诸实施,大明或可有一线生机,历史或许可以改写。然而,这一切的假设都不可能发生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末,南京城里就盛传着北京陷落的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帝国的南京政府实行了戒严,全城进入了一种空前的紧张状态。四月一日,负责帝国南方军事领导工作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召集在南京的大臣发布了讨贼勤王檄文,准备率军北上,他在南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誓师大会,随后立即率军渡江,驻军于江北的浦口。

史可法,一代忠烈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史可法的祖父史应元是举人,曾任知州等地方官,父亲史从质是秀才,史可法的一位祖叔伯、一位叔伯及两位堂兄弟都在锦衣卫任职,锦衣卫虽非显官,但实属天子近臣。史可法的青年时代,正是天启朝党争激烈的时候,作为受过良好儒家教育的青年士子,史可法的政治立场是倾向于东林清流的,早年他曾受到因弹劾魏忠贤而殉难的东林党人御史左光斗的栽培。

史可法在科举应试方面有着杰出的才能,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这一年他27岁。据《明史》载,史可法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初仕便授西安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陕西的延安一带遭受大旱,史可法奉命主持赈灾,他的这个差事干得很漂亮,妥善地安置了大量灾民,所以使自己在朝廷中赢得极好的声誉。崇祯五年(1632年)至崇祯七年(1634年),他作为理财行家被调入朝中,任户部主事。至此,史可法尚没有任何的军事斗争经验。

崇祯七年(1635年),农民起义波及华中,崇祯帝命卢象昇协调河南、山东、湖广和四川事务,卢象昇的主要任务是牵制张献忠部。朝廷命史可法为副使巡察泽州和安庆,并阻止农民军渡江。因此,史可法首次接受的军事任务便是阻止北方义军进入长江流域,这一防御重任随形势发展而变得十分棘手,这对于几乎未经战阵的史可法而言确实是个严峻挑战。崇祯七年(1635年)秋冬,史可法仅率800人驻守安徽六安,抵御三支农民军主力的进攻。次年,史可法在安徽太湖附近指挥了两场阻击战,使农民军未能渡江进入湖广地区。但是,第二年,当史可法面临农民军主力——首先是马守应,然后是老回回——发动的几乎不可抗拒的强大攻势时,他的军事才能遇到了真正的考验。崇祯九年(1637年)初,马守应和另外两支农民军主力的首领一起攻打桐城,在距城10里之处与史可法遭遇。史可法依靠计谋苦撑,但桐城所受到的压力并未解除。崇祯九年(1637年)夏,他奉命巡抚安庆,负责守卫今安徽中部地区,阻挡湖广的老回回。在总兵左良玉部1万兵马的增援下,史可法击退了老回回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但从11月末至12月初,老回回对史可法所在的潜山大营又发起了进攻。史可法的阵地崩溃了,部下损失惨重,他本人也险些死于乱军之中。败讯传到京城,兵部尚书杨嗣昌要求惩处史可法。然而,史可法已有很高声望。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在行军途中甘愿与步卒同甘共苦,从而赢得了士卒的信赖和将领的爱戴。所以,崇祯皇帝虽然严词责备了史可法,但给了他立功赎罪的机会。不久,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奉命镇守山东,抵御南下清军的袭扰。在抗击清军之前,他必须首先巩固山东西线,以防农民军乘机进入山东。在三次击败农民军主力之后,他才得以调转头来攻打清军。当他抵达济南时,清军已经撤退。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