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春秋战国 > 拔河运动的起源

拔河运动的起源

日期:2017-10-06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时期。时楚、越两国水军交战,鲁国工匠鲁班设计一种称之为钩拒的兵器,用于阻挡和钩住敌船,当敌船前进时就阻挡它,后退时就钩住它。楚国水军由于运用钩拒这种兵器打败了敌军。之后军队中多用钩拒进行演示并传到民间被称为牵钩之戏,唐朝时,牵钩之戏已命名为拔河。

拔河运动的起源

拔河运动的由来在我国有着渊远的历史,最早的拔河源自春秋时期的军事。《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焉,始为舟站之器,作为强钩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之为兵(兵器)。楚之兵节,越之不兵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说的是春秋时期,楚、越两国的水军交战,鲁国的工匠公输子 (鲁班)设计了一种称之为”钩强”的兵器,用于阻挡和钩住敌船,当敌船前进时就阻挡它,当敌船后退时就钩住它。楚国水军舟师由于运用“钩强”这种兵器的作战方法,打败了敌军。后来人们研究,楚国的这种兵器叫“钩强”不妥,清代学者毕沅曾对《墨子、鲁问》中的“钩强”提出疑义,他认为不应该称之为“钩强”,而应该称之为“钩拒”,查《太平御览》兵部分《墨子》作“拒”。清代学者孙治让在《墨子闲诂》中指出:“退者以物钩之则不能退,进者以物拒之则不得进,此作‘钩强’无义。凡‘强’字当从《太平御览》作‘拒’。”应把用于钩和拒两种动作的兵器称为“钩拒 ”。

由于楚国以“钩拒”之兵器取得了军事胜利,楚人“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隋书、地理志》),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平日军队也经常用“钩拒”的兵器和方儒法进行军事训练,在将领的指挥下,士兵分成两组,手挽竹编的篾缆,伴着惊天动地战鼓和呐喊,奋力钩拉牵拖。这种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军事演练时称“钩拒之戏”。它摸拟水军舟师作战形式,在钩或拒时需要士兵强大的力量和技巧,并需集体配合同时用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这就使它奠定了拔河的基本属性,成为我国拔河运动的起源。当时的“钩拒之戏”,没有规则,器具粗造,是用竹皮编成的篾缆,但演练起来能够锻炼士兵的意志品质,又具有较好的刺激性和观赏性,因此从军队流传到民间。南朝称之为“施钩之戏”,隋代称之为“牵钩之戏”。

最早记载“施钩之戏”的古籍是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其曰:“打球、秋千、施钩之戏。---施钩之戏,以绠作篾缆,相juan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打球和秋千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体育项目,《荆楚岁时记》中把施钩之戏和打球秋千并提,足以证明拔河运动也是我国最早的体育项目在民间开展。

“牵钩之戏”广泛传播后,除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方法外,引深到民间的一种娱乐游戏,并演变成一种扶正黜邪、祈求丰收的民俗活动。如《隋书、地理志下》曰: “二郡(南阳、襄阳)又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澡歌谣,震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其事亦传于他郡。梁简文(帝),临雍部,发教禁止。”可见当时“牵钩之戏”传播之广范,影响之深远,简文帝肖纲深恐酿成祸乱,曾一度下令禁止,但 “禁止而不能绝”。后经秦汉、南北朝,一直在民间和军中流传,直到隋唐发展成鼎盛时期。唐朝时,“牵钩之戏”已命明为“拔河”。

上一篇:鲁仲连义不帝秦
下一篇:庄子识人九法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