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趣闻 > 古代人夏天的穿衣

古代人夏天的穿衣

日期:2022-03-29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夏季烈日炎炎,很多城市的气温甚至超过了40度,有人即便是光着膀子还是会喊热,幸亏现代社会有空调可以制冷,有冰箱可以放置冷饮,使人们少受了暑热之苦。可是,在古代社会没有空调和冰箱,传统礼仪又要求人们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夏天这样穿,人们真的不热吗?

实际上,炎热的夏季,古人在非礼仪场合也会尽可能穿得少,甚至是有些贵族女子在私人场合,也可能只会穿抹胸、纱裙,再罩一件纱罗的衫子。更不用说底层的劳动人民,在公开场合男女都会露胳膊露腿,这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除了这些情况,对于受制于礼教的人物,在公共场合还是会遵循制度穿衣。但我们看一下他们所穿衣服的款式和面料,或许就能知道这些人在夏天既不伤大雅又不至于中暑的诀窍了。

首先,古人的衣服多为宽松的长袍大袖。虽然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的衣服款式不尽相同,但跟现代服装相比,都显得非常宽松。赤身裸体与宽袍大袖,哪个更凉快?科学证明,在气温接近或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也就是说,天气炎热时一味通过减少衣量并不能有效降温,反而衣物的防晒和通风功能对于防暑的意义更大。所以,古人衣服宽松,对其防暑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现代人在夏天要穿长袖防晒衣的原因。

其次,古人夏天所穿衣服的面料多为丝、棉、麻等天然纤维,比较透气舒适。中国很早就能生产出了“至轻至薄至透”的纱类衣物。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襌衣,重量不到一两。至于纱衣薄透的程度,我国也有文献记载:“一位阿拉伯商人看到一个穿着纱衣的唐朝官员,透过衣服还能看见胸口的黑痣,就惊叹地说,‘您胸口上的痣,怎么透过两层衣服还能看见?’官员哈哈大笑,请他靠近再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层之多。”由于纱薄而疏,重量轻,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古时应用较广,是各个时期夏季服装的流行用料。丝绸是纱的一种,为贵族所喜好。

普通百姓穿不起昂贵的丝绸,夏衣就以葛布等材质代替。自先秦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依靠葛布度夏,制作葛布的原材料是植物葛的茎纤维。这种纤维制成的布料质地细薄,穿在身上轻薄飘逸。除了可用来做衣服之外,魏晋时,人们还喜欢用它来做头巾。杜甫曾在《端午日赐衣》中描述过葛布的清凉,“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白居易在《夏日作》中写道“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止于便吾体,何必被罗纨”,认为一件葛衣便可度夏。

除了葛布之外,以苎麻制成的夏布,芭蕉皮织成的蕉纱,竹皮、木芙蓉皮纤维织成的竹布、慕容纱等等,都适合在夏天暑热的时候穿。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蕉布行》里写道“竹与芙蓉亦为布,蝉翼霏霏若烟雾”,也是说这些面料都能达到轻薄透凉的效果。

除了这些,古人生活的环境与现在也有很大不同。古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热岛效应,没有气候变暖,再加上中国传统建筑又有着冬暖夏凉的特点,古人对夏季的感觉可能跟现在有很大不同。总之,长衫衣裙的古人,在夏季不全是汗流浃背的狼狈形象,他们用无穷的智慧缓解了大自然的炎热。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