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皇帝摆脱朝政的烦恼后,他们是否与常人无异
皇帝的闲暇时间是什么样的?摆脱政务烦恼后,他们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吗?这个问题大概是很多人的困惑。进一步调查,皇帝们有什么特别喜欢的食物吗?特殊休闲活动?还是精神追求?好吧,即使我们不了解唐宗和宋祖、秦皇汉武,我们也总能对雍正有更多的了解,因为胤禛自己找了一个画家,把他的趣事和娱乐活动一一画了出来。
《胤禛地图集》是一套由十三块丝绸组成的肖像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者不详。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介绍:
图中,雍正帝在沉思。胤禛穿着喇嘛服装,坐在树木和岩石之间。早在雍亲王时,就笃信佛教。他读佛经,知道典故,经常参加佛法。众所周知,九个儿子夺嫡是危险的,需要很大的决心。而且,和同年的其他兄弟相比,四哥的生活并不是很幸福:母亲卑微,他由别人抚养。佛法也可能是他“定心”的手段。
其实图片的配色也有它的美。黄色和棕色是主色调,红色是点睛之笔,既灵动又不生硬。我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左下角有一条带信息的小红蛇?
乍一看,这张刺虎的照片有点搞笑:清帝没穿龙袍,却要穿礼服戴假发,还拿武器逗虎?你怎么想呢?但这种设计是有原因的。
首先,清朝一直以“骑马得天下”为荣。因此,历代皇帝都延续了骑射的传统。在他们眼里,狩猎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性质。“刺虎”是最常见的举动,所以不是对老虎的戏弄。就连乾隆皇帝也留下了一张老虎的照片,在当时应该很有纪念价值。
同时,自康熙开始,清朝与西方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欧洲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化妆舞会,胤禛就是从这个舞会中受到启发的。我们最初认为的“搞笑”只是中西交流的证明。不,胤禛热情地在传统活动中加入了流行元素。也许是当时的一种成就感。
image.png
这张图很有意思: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雍正的装束,不是清朝的长辫袄,而是拖地的长袍,头发也经过了汉化处理。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猜一猜。可能当时在读唐诗宋词,打扮成汉人比较容易进入中国。
你的脚下有一个火盆,或者说取暖器,好像是在寒冷的冬天。雍正身后一块半透明屏幕的阴影是一束白梅,这也印证了季节的猜想。特别记得清剧《如履薄冰》和《宫中后妃》都喜欢用雍正的笔描绘梅花。现在想来,历史上似乎就是这样。
站在远处的是一个百宝箱。仔细数一数。有很多古董和书。在研究甘龙和雍正的收藏喜好时,都说甘龙喜欢华美华丽的物件,而雍正恰恰相反,重在清新典雅。比如,对于藏宝阁中的红白花瓶,笔者发现了雍正时期类似的艺术品(见下图,并非画中物件,但配色相得益彰):
让我们看另一张图片:
图中的画面大概就是雍正的终极理想,也是他晚年想要的:修仙。环顾惊涛骇浪,远处祥云环绕,似乎“过海就见仙山”这句话恰到好处。不要以为雍正无知。事实上,许多封建君主成名后都试图培养神仙,要么作为退休的理想,要么继续他们的伟大抱负。雍正也不例外。
据史书记载,胤禛在位的最后几年,很多道士都是在宫中养大的,偶尔还会坐着说话或者是练丹药。但这一切都随着雍正的去世而被迫结束。因为他的儿子甘龙对此非常不满。甘龙继位后,立即下了一道诏书:革除被先帝关在宫中的道士,让他们对先帝的嗜好保持沉默,仿佛这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后记:
本文选取了《胤禛地图》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介绍,都是关于雍正的读书和理想。看完画册不难发现,雍正的闲暇生活很简单,几乎都在追求自己内心的平静,这似乎只是呼应他的政治行动,都很克制。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细节:无论是从事禅宗、启蒙、读书还是打猎,身边总有小动物(部分图片未展示)、猴子、兔子、飞鹤、老虎和小红蛇。这是什么意思?也许雍正的内心很接近自然。比如上图他拿了一个桃子递给树上的猴子,下图雍正好像在看地上的兔子。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