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壮族武术的特点

壮族武术的特点

日期:2022-08-25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武术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有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壮族的武术。

壮族武术

壮拳约起源于唐朝宝应至元和年(762~820年)。据《宁明县志》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体,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又按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类者多有。”壁画是唐代壮族武艺高强的“都老”(壮族人对头人的称呼)和起义军领袖潘长安、黄少卿等部署相继遗留。壁画中“都老”的主要练武功架与现代流传于左江流域的壮拳中功法“七步铁线桩功”相同;战阵中所展现的环首刀、剑、长枪、手镖、山弩、竹箭等都是壮拳惯用的武术器械,说明当时壮拳已经有流传。

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壮族义军首领侬智高精熟壮拳器械,并广泛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壮族武术失去了实践的舞台;同时由于现代中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壮族武术中的一些搏杀技巧也逐渐失去了实践的土壤。如果不将其进行保护与发展,壮族武术将濒临消失。

壮族武术的特点:

1、壮拳的风格

壮族的气质特点、个体差异以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壮拳的风格。壮拳动作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沉实稳健,拳式刚猛,步法稳固,动作紧促,多短打,腿法较少,多跳跃,身居中央,八面进退,常鼓劲而肌肉隆起,以发声吐气而助长发力,发音一般为状语,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体现了鲜明的名族特点和翻腾不息的内在功力。其中,壮拳中腿法较少,这与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广西多山区,需要经常攀爬,壮族人在练武演练过程中必然减少腿法的应用,而代以多变的手法、灵活的身法、敏捷的反应和稳固的下盘,久之使得壮拳形成多手法而少腿法的特点。

2、壮拳的礼节

拜师祈祷是“起示”上马示“”打马示“等祈福仪式。尊师、谦和、忍让,是儒家人伦规范下武林各派共同尊奉的道德标准,当然壮族武术也受其影响。从壮族武术中也折射出,中国武术与中国伦理源远流长,武德伦理无处不在,中国作为”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缩影。

壮族武术壮拳形成的特点:

1、名族性

壮拳首先是壮族的武术,壮拳的孕育发展受其他地理因素、风俗习惯和壮族文化深刻影响。透过壮拳的刚烈与硬拼硬的风格,壮拳体现了壮族人民坚忍不拔、奋勇向前的名族特性。

2、民俗性

壮族拳法有明显的名族风俗,古代壮兵出征前,大都有传统的仪式。有拜师、上马等祈福仪式。壮族民俗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部分壮拳的套路及招式的名称仍用状语命名,如“昂”拳等。

上一篇:壮族的语言文字简介
下一篇:壮拳简介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