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古代人夏季防暑降温方法

古代人夏季防暑降温方法

日期:2022-06-21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炎炎夏日,现代人都靠空调、电风扇降温,大家戏言这条命是空调给的,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怎么避暑降温的呢?下面一起来盘点一下古代人的防暑降温方式。

古代人的降温方式

1、冰

虽然古代没有冰箱,但是有天然的冰场,还学会了人工制冰,唐朝末年,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发现它溶于水中会吸收很多热量,从而使其结冰,便开始人工制冰。

在古代一些王公贵族他们家里都有冰窖,在炎热的夏季可以用冰块来降温,还可以吃上冰镇的绿豆汤。古代专门盛放冰的容器,名叫冰鉴,冰鉴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俗称:古代的冰箱)。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什么时候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人类用冰的历史十分久远。《周礼》里就有有关“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算起来,“冰鉴”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 了。《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说的“冰厨”,就是夏季为帝王供备饮食的地方,因此又被称为“冷宫”。“冷宫”兼具现代冰箱、空调的功能。

古代的冰饮也是消暑美食之一,宋朝就已出售冷饮,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而且宋代冷饮的种类很是丰富,已经有冰糖、冰雪、冰元子、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酸梅汤等。元代之后,冷饮品种更是剧增,像《红楼梦》中出现的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瓜果凉茶、夏日品茗,皆是古人在“夏日之食”上做的文章。如果用不起冰,也可以把瓜果放在井水之中降温,也会非常冰凉。

2.扇子

古代最接地气、最大众化的防暑秘招,那必然是扇子。古时,扇子被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它还有一个极其可爱的名字——“凉友”。轻轻一扇,清风徐来,是不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拥有的消暑神器。

当然扇子不仅指手拿的那种扇子,古代人就发明了机械的类似现在电风扇那种扇子,只不过动力不是靠电,而是人力、水力。西汉时,巧匠于绶发明了一种“七轮扇”,其原理与现代的电风扇极为相似,由一人手摇“七轮扇”,清风满座。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风扇。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传统风扇是靠人力驱动,也有靠水力驱动的特例。据北宋王谠《唐语林》记载,唐玄宗有一座为夏日避暑专设的“凉殿”,殿中立着一架“水激扇车”,就是利用水流的冲力带动旋转的木风扇。在清朝,立式风扇被发明出来,上发条后能自动转动片刻。

3.“空调房”、纳凉、避暑山庄

据记载最早的空调房是在秦朝,古代的空调房顾名思义就是挖一下地下室,然后放上冰块,达到降温的目的。秦朝就已经有了类似的凉屋,被人们称为”窟室“,它的选址也十分重要,必须选在阴凉的地方。地下室建成后,也会放一些冰块,这样在炎热的时候,就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避暑的场所。

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夏天用的叫清凉殿,屋内设施齐全,用石头做床,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专人扇扇子,当然,这都是皇宫专用。

据记载,到了唐代,空调房叫自雨亭,不论在规模还是功能上,都有了质的改变,也可以称之为中央空调,只不过它是使用的水来做动力,可以说是一种避暑黑科技。它的原理就是不断地把水送到屋顶,然后再模拟降雨的方法,把水循环流下来,从而来达到带走热量的目的,这样做可以整体给建筑降温。这一切基本上都是自动的,但是要做这样的一个建筑,可想而知,它的成本是非常大的,所以也只有富贵人家或者皇权贵族才能享用得起。

最凉爽的住处还得是凉屋,这种在唐代出现的房子一般临水而建,采用类似水车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凉气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传到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如此往来,屋内很快就凉爽了。到了明代,凉屋更为完善高明,有文为证: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平常的百姓当然也有好的降温方法,就是在自家屋里挖深井,挖好以后,上面只留一个小口,再做一个盖子,等天热的时候,把盖子打开,自然凉气就会冒出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于三伏天寻一处幽静清凉处常住,可谓人间快事。古人爱在水边纳凉,孟浩然就用诗歌描写了他夜晚乘凉的故事:“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缅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古人在水边纳凉还往往与赏荷结合起来,“大暑赏荷”更是古人过三伏天的习惯,避暑的同时又风雅。

“浸伏”也是一种纳凉风俗:三伏天要到江河里洗冷水浴,祛除暑气热毒,以少生疮疖和热病。亲水以消暑热,可谓古人的智慧。

古代富贵人家,就会在乡间有专门避暑的庄子,比如著名的承德山庄,又叫作避暑山庄,就是皇帝夏季避暑的胜利这个地方绿树葱茏,气候凉爽。

4.居家降暑用品

是使用瓷枕,竹夫人进行降温,竹夫人又叫青奴、竹奴,中国民间夏日取凉用具。是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还有凉席、竹榻等。

5.薄衫

古代人的服饰几乎都是长衣长袖,想想就觉得夏天穿着很热,不过古人随着季节的转换,会有规律的换穿面料不同的服装,古代也有非常轻薄的料子。大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端午节这一天固定成为全社会集体换穿夏季服装的日子。古人的夏服所用的面料很是讲究,要做到透气、透汗,因此蚕丝织成的纱和罗成为上选。在唐宋时代,利用纱、罗裁成的夏季服装有个专称——“生衣”,其他三季所穿为“熟衣”。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