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割袍断义典故介绍

割袍断义典故介绍

日期:2022-06-01 编辑:hez 来源:网络

成语“割袍断义”在现代是用来形容与朋友断交,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割袍断义”的由来。在古代“割袍断义”又称“管宁割席”,出自“管宁割席”的故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和这个故事。

割袍断义典故介绍

近查“割袍断义”出处,发现网络上又称"管宁割席",说是典出三国管宁因华歆拾金欲昧、羡慕虚荣而“割席分座”,载于刘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德行》。细读有关典籍,发现此说移花接木,并不正确。“割袍断义”,应出自三国之另一重要人物陈矫。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日,一代枭雄魏武王曹操在洛阳去世。此时形势变得复杂起来,群臣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不可,乃发丧。虽然曹操早已将曹丕立为太子,但此时他不在洛阳而是率兵出征到了邺县。曹丕没收到曹操的遗诏,迟迟不敢继位。

曹操临终前,派人召回能征惯战、镇守长安的第三子鄢陵侯曹彰。《三国志·贾逵传》载,曹彰接到诏书,迅速赶回洛阳,问主持葬礼的贾逵“先王玺绶所在”。贾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曹彰有没有“异志”呢?公元208年北中郎将曹彰率兵平定代郡乌丸叛乱,顺便迫使鲜卑人降服。曹操在汉中,刘备让义子刘封据险而战,曹操攻不下,想到了勇猛善战的曹彰,他大骂道:“刘备你这个卖草鞋的,自己不出来而让干儿子上阵(算什么本事?),我马上把自己的长着黄胡子儿子(曹彰)叫来揍你!”从军事能力上,曹操非常倚重曹彰,曹彰确实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彰急忙赶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曹植。《魏略》云,曹彰见到曹植,“谓临淄侯(曹)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曹操生较为喜爱第四子曹植,曾有用曹植替换曹丕的想法,此时曹植就在洛阳。另外,朝中谋臣杨修与丁仪、丁廙兄弟坚定地支持曹植,杨修已死,但丁氏兄弟仍在朝中。只要曹彰、丁氏等文武大臣合作,曹植极有可能即位。

曹丕还在邺县坐待遗诏,手下将士们却按捺不住了,大家都担心变生肘腋,一时议论纷纷,“军中骚动”。

关键时刻,尚书陈矫站出来,力主曹丕应速即王位。《魏志·陈矫传》载:“(陈)矫曰:‘今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巧合的是,被“割席分座”的华歆与陈矫同时出现了。《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描绘道:陈矫说完上述话,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百官悚惧,“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从陈矫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旗帜鲜明的挺曹丕,如果朝中大臣反对曹丕继承王位,他就与此人一刀两断、势不两立,这正是“割袍断义”的本来含义。

面对曹丕已继承王位、掌控了朝中大权之现实,汉献帝很无奈,只得遣御史大夫华歆带来策诏,承认既成事实。

曹丕即王位后,立即诛杀了丁氏兄弟及其男口,可见当时朝中政治斗争形势非常严峻,难怪陈矫要求大家与他站稳立场、团结一心,稳定以曹丕为首的政治大局。

陈矫是汉末广陵郡东阳县(主体今在金湖县)人。220年底,曹魏代汉,曹丕称帝。陈矫被曹丕任命为尚书令,封高陵亭侯。景初元年(237年)六月,陈矫任司徒,同年七月陈矫薨,谥贞侯。

从上述描述中可看出,割席分坐是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情生疏了。割袍断义是划清界限,势不两立。我们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作者简介:张来林,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大,江苏省金湖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淮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致力于地方史研究,近年来在《世纪风采》《钟山风雨》《铁军》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出版了地方史专著一部。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