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在古代乐籍的含义

在古代乐籍的含义

日期:2022-06-01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梦华录》讲述了三个女人经历各种困境,携手勇闯汴京,并在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的帮助下,最终姐妹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永安楼变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刘亦菲是饰演的赵盼儿原本是乐籍,后来好不容易摆脱乐籍身份,却被未婚夫探花郎嫌弃卑微的出身,将她抛弃。那么在古代“乐籍”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乐籍是什么身份

乐籍制度始于西汉终于清朝,指将罪民、战俘等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名册,迫使之世代从乐,倍受社会歧视和压制,是谓乐籍。教坊是主要管理俗乐的机构,乐籍制度下的女乐声色娱人的功能与教坊相契合。女乐是俗乐教坊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乐籍制度下,“女记小令三千”,三千小令由于女乐的承载被分散到各类音声艺术形式中,使其用乐具有本体中心特征上的一致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属于“工技(伎)”阶层,他们往往世代继传其业,地位也较低,其中不乏贱民群体。乐籍中人,即专业从乐的罪罚贱民。乐籍制度主要是作为一种惩罚性专业制度而存在的,可看作奴隶制残存现象,指将罪犯、战俘等罪民及其妻女后代籍入从乐的专业户口,构成乐户,由官方乐部统一管制其名籍“乐籍”,迫使之世袭音乐、当色为婚,以此作为惩罚。

“乐籍”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乐籍中人名籍的指代,乐籍是被统属于官方乐部的、属于贱民的名籍,乐籍中人统一由官方乐部管制。在一千三百多年中,乐籍群体普遍遭受官方制裁和社会贱视,却也使得乐籍制度始终作为相对封闭的一种专业制度而存在。它是极其残忍的,但又使得世袭从乐的乐籍群体在生存上具有全方位一致性,他们世袭从乐,从小开始就要经受严格的音乐训练,承担起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承的主脉,并使其呈现出博大精深的样貌和全方位一致的特征。

由于礼乐传统的普遍存在,只有作为罪罚贱民的乐籍中人才能够被社会各阶层所广泛呼使,通过乐籍制度下的轮值轮训等培训活动,他们广泛参与了传统社会上至官方下至民间的,从宫廷、官府到军旅、地方的多种专业音乐活动,他们的足迹也几乎踏遍传统社会的每一处角落,在乐籍规范下,他们几乎是音乐的化身,任何音乐传统都通过他们的制度化生存得到了最集中最清晰的反映,从而创承了灿烂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罪民家属籍人官方专业从乐的名户,从此拉开了乐籍制度的序幕。由此可见,“乐户”是对乐籍中人最早的指称。隋代以后,“乐籍”成为与乐户、乐籍密切相关的概念范畴,既指乐籍制度,也是对乐籍制度下的乐人群体及其名籍、籍册、隶属机构的代称。此后,无论“乐户”还是“乐籍”,都在历代文献中出现过。

尽管各代乐籍中人的籍入方式、身份和归宿有所差别,但是一经入籍,就要以罪罚贱民的身份在制度下生存,这个源头和传统也始终未变。

此外,“乐籍”涵盖全部乐籍中人,而“ji(伎)籍”、“chang(倡)籍”和“花籍”多是指女性,且它们只不过是宋以后对“乐籍”特别是乐籍制度下的女乐中部分人员的别称或代称,这显示在乐籍制度发展过程中概念衍生的丰富性。从这种比较中可以看出,乐籍制度下的女乐与营声营色密切相关。即使在乐籍制度解体后,清末与民国时期的书面中仍然沿用“乐籍”一词,也仍然用“乐籍”代指声色娱人的女性。

女乐,从其“乐工”身份上来看,是一种专业乐人,在乐籍制度出现前,女乐以艺为本、声色娱人的功能没有改变,但自乐籍制度肇始,则强化了这种功能。一旦被乐籍统归,则由官方音乐机构统一管理其名籍,是谓乐籍。

乐籍中人,其实是具有相当高文化素养的“文化人”。由于在乐籍制度下,音乐是被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的,所以他们的职业训练相当严格,要掌握多种音乐技艺,无论在音乐的创造、表演还是传承方面,他们都是重要的贡献者,他们创承了从宫廷、官府、军旅到地方等大部分场合的用乐。女乐从小要背诵大量的历代曲牌,熟记大套剧曲和散曲,还要迎合时尚学会最新的时令歌谣,同时掌握音乐变化的各种手段。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