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法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法

日期:2022-02-24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郑板桥代表风格“六分半书”,是几种书体拼合的所谓新体。板桥自己解释其书“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国朝书画笔录》称板桥“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有别致,古秀独绝。”《清史列传》称板桥“书画有真趣,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吧!

1、多体拼合

板桥书法可分为“六分半书”和纯行书两类,书体拼合集中在“六分半书”中,这当中又可分为整幅内的不同书体拼合、单字内的不同书体拼合。“六分半书”大体上以隶书体势为主,加入楷书、行书、行草、篆籀的写法或结构;单字的多体拼合即以不同书体组合成为一个单字。

如《赠照公大和尚六分半书轴》第一行“则”字为纵势隶体,左篆右隶。作者常把单字施以左行(或行楷)、右隶的组合法,如该轴行四行“瑶”字左“王”为行书写法,右部为行与隶的合一。

多体融合的写法在清初有着一定的时尚性,当时一部分书家前承明末清初赵宦光、傳山等人寻碑碣、写篆隶的做法,篆隶再度流行并开碑学先声,也引发了书体杂糅的创作倾向。

郑板桥曾用功于汉隶、篆籀及《瘗鹤铭》等,“古碑断碣,刻意搜求。”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帖学资源已告穷尽,唯一的出路就是另觅资源。

在章法上,六分半书做“散”、“满”分布,如《论书轴》、《论兰亭序六分半书轴》及《难照公轴》等,上下字间距与行间距大体相当,单字个个独立。

但是正是由于每个字自身形象被表现得太完足,让单字处于单兵作战又无着落的窘境,单字的“力势”不能被集合、统摄,整体感上的缺憾就不能理解了。

2、拉长笔画

郑板桥有意拉长、突出一些笔画,主要是撇、捺、横画和竖弯钩等。

左长撇是板桥着重表现的笔画,是他的标志性笔触之一,不仅被大大拉长,还常加入顿驻和波折,如《操存陶铸七言联》中的存”、“铸”、若”、“金”的长撇等。

长捺的特点是顿按和波角处的重笔。板桥早年小楷中“之”的平捺即出现了重波笔,显得形长而醒目(如他23岁时写的《欧阳修秋声赋小楷轴》)。37年后的《城隍庙碑记》中有不少“之”,作者虽扱力求得每个“之”不雷同,但对长平捺的重点强调却一如既往。

《跋李鱓花卉蔬果册》中“册”、“益”等字拉长横画并重笔夸张横画两端,横画宽度为同行字的二至六倍。在一些对联中横画也被加长。长横画与长撇组成板桥典型的长笔画组合及长画映衬关系。

“竖弯钩'组成的字或类似字如“也、乙、己、七、几、九、元、几、气、色”等被突出强调,竖弯钩第二转折处按得很重,两点弯折之间横画加长,弯折处也是板桥“驻节”点的体现处。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