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武则天一共造了多少字

武则天一共造了多少字

日期:2021-12-15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武则天当政时,尤其重视文化建设,唐人沈既济在谈及武后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武则天相信各种祥瑞,她认为各种神秘力量能够帮助她打掉政敌,助其完成任务。还需指出的是她特别迷信文字,她觉得文字一改变,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就能帮助其做成一件事。她经常给人家改名,比如她把王皇后的“王”改名为“蟒”,把萧淑妃的“萧”改姓为“枭”。

因此,她后来的“造字运动”也就不难想通了。这批新创制的文字虽然被冠以则天文字或武后新字等的名号,但却并非武则天本人亲自制定的,而是凤阁侍郎宗秦客等人创制用以献给武则天的。

造字数目

主流看法

关于则天文字的字数,前人屡有论及,但著录字数不一。根据中国著名学者施安昌先生对现存唐代碑志拓本考究,发现武则天曾前后两次为“月”字改形,如果将两次所改的“月”算作两个新造字的话,那么武周新字共有18个。当前学界主流看法是中国著名学者施安昌的观点,即“十八字说”,其中包括两次对“月”字的改写。

一、最初数目是十二个字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撰《新唐书》卷七六 《后妃传上 ·则天武皇后传》曰:“载初中,又享万象神宫。……作曌、天、地、日、月、星、君、臣、戴(初)、载、年、正,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

根据以上《新唐书》(注:《新唐书》把“初”误作“戴”)所述及宋代杰出史学家宋敏求所著的《唐大诏令集》的记载,毫无疑问十二个字是最初改文的数目,说明武后创制了十二个新字,除了自己所用的“曌”名外,另有“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此十一字。这批文字的创设目的与历代皇帝的登基改元,制礼作乐,提倡斯文,以彰显一代新人新气象的传统做法别无二致。

为了疏通武则天登基称帝遇到的政治阻力,一批拥护武则天的政治和尚通过对佛经《大云经》疏文注释,假神道以设教,刻意曲解经文文意而另赋新意,从而创作出《大云经疏》。

永昌元年七月壬午(公元689年)《大云经疏》成书后上表于朝,甚得武则天驩心(huān xīn),于是将新创的十二个新字在载初元年正月(即永昌元年十一月)颁行于天下,并援用于经疏中,抄赐发行于全国各州,并请名僧升高座,向天下百姓说明此经典中的预言:佛遣净光仙女到震旦王国土事,各州庙宇也改称“大云寺”。

这一部被认为是服务政治的谄媚经典,没想到随着武后后来还政及亡逝,终告佚失。讵料千余年后,居然还保留在敦煌十七号洞窟中,且完整地保存了“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等十一个则天文字,除了“君”、“正”偶而保存了旧日的形体外,第一批新创制的文字全应用于这一经典的书写中,也证实了欧阳修《新唐书》把“初”作“戴”的谬误。

二、后来数目增至十八字

历来文献对唐代武后撰作的新字的载录语焉不详、莫衷一是,造成后世关于则天文字字数及字形不能统一。中国学者施安昌发现,在敦煌写经等古文书中,存在着“递变字群”的文字演变规律,借此推测文书的书写年代,他根据对武周时期六百余件碑志的调查,撰写《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一文,从而确定武后曾创制十八个新字,分五期推广使用。

按当前学界主流的“十八字说”,则天文字共有十八个,则天文字十八文“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的流变应该是如下这样的。(注:双引号里面的文字是则天文字的本字,其中“月”字改写成两种形态。)

第一批则天文字在永昌元年七月壬午(公元689年)前便已造好,为了率先百辟,自己先行示范,援用于此后上表的《大云经疏》,并誊写复制,颁行于天下各州。

在敦煌莫高窟十七号洞窟中发现的《大云经疏》写卷,应显示当时则天文字底本的新字原样。然后随着不同的阶段,强化武则天皇权出于天命的《广武铭》,或改元“天授”及“证圣”的年号,又增加了“授”、“证”、“圣”三个字。以及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六月后,又出现了“国”字。圣历年间(公元698年)“人”字附焉,形成后来所谓的十七文。独有“照”字新体,未见于石刻及写卷,或因避讳,未曾援用。

然则,在圣在元年正月至神龙元年正月这段时间内,非独有“人”的新字出现,此时“月”的另一个新字也出现了。即有“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到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为期十五年,共制十八字”之说了。

其他看法

关于则天文字的字数,前人屡有论及,但著录字数不一。除了主流的“十八字说”外,历代各家各有不同的主张。从《新唐书》、《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学林》、《通志》、《续通志》、《集韵》、《类篇》、《宣和书谱》、《书史会要》、《正字通》等史籍或字书上的说明都有些许的不同,少自创改八个字,多到十九个。如《正字通》录8字,《新唐书》和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录12字,《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和《学林》录14字,《通志》录16字,《续通志》录17字,《集韵》、《类篇》录18字,《宣和书谱》、《书史会要》和《语石》录19字。

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胡朴安根据《通志》所载十六字(十八形)再增加《学林》上所列的“君”、“人”、“吹”三个字,认为武后所创的新字共有二十一个。

日本人常盘大定根据日本古抄本《王勃诗序》、《文馆词林》、《宝雨经》,以与《金石萃编》、《山左金石志》等石刻史料相互参照,撰写《武周新字?一研究》 一文,考订武后创制的文字只有十七个,并推究各个文字在字体上的异形流变,颇具创见性。林聪明先生对现存敦煌文书进行测查,也得到17个武周新字。

中国当代文史国学专家黄羲平认为武则天遗字共有二十三个。黄羲平用遗字赋诗一首,并书写下来以流传后世。这首诗内容是“照国年天授,载初吹圣人。

君臣证世正,地戴日月星。”他说:“这些遗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瑰宝,经过年月消逝,所剩无几。将它们挖掘出来并保存下去是我们后人的责任。我将它们排成一首诗,这样这些字就会流传保存下去,不会消失了。”除了这20个遗字外,黄羲平还发现,“卍”(音读“万”)其实也是武则天时期的造字。它代表着吉祥万德的意思,在中国古文中是非常吉利的一个字。

但是由于其书写与纳粹标记“卐”极其相似,容易被误认。除了这21个遗字,黄羲平透露说,其实他还发现了另外2个武后遗字,这样总共是23个遗字。

毫无疑问,则天文字最初的数目为十二字,怎么后来又出现十六字甚至二十一字等诸多不同的看法呢?其实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新字,由于各代各家对于则天文字的流变不甚了了及传抄过程中出现的纰缪,造成了人们的误判。

而且,一字多改或一字在多种字体中有不同写法,形成了所谓的异体字或讹字,也是导致文献记载和学人研究中则天文字字数不能统一的重要原因。在上述这些著述中,或采用楷书笔画书写武周新字,字形失真;或转相纂辑,失于实证难以为据。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