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武则天《如意娘》原文及翻译鉴赏

武则天《如意娘》原文及翻译鉴赏

日期:2021-12-15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如意娘》是武周女皇帝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创作的一首情诗。此诗前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因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身体衰弱;后两句写自己泪湿衣裙,有箱中石榴裙为证。全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作品原文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

相思过度,魂不守舍,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面容如此憔悴,都是因为思念您啊。

如果您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您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创作背景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唐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唐太宗驾崩之后,她和其他嫔妃被送入感业寺当了尼姑。在此期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有了暧昧关系。感业寺中的四年,是武则天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写下了《如意娘》这首诗。

赏析

《如意娘》一诗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期盼,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句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打破前两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但诗人最终找到了相思的可寄托之物——石榴裙。石榴裙是女性的装束,更是血泪的象征。这个一往情深的思妇,出神地想象着她的意中人,以为意中人会从衣裙的斑斑泪痕中体会她的刻骨思念之情,来回报她的忠诚。

于此,痛苦、惆怅淡化了,她获得了精神上暂时的舒展和自由,她的等待不是无望的。诗中分明显示了她的一丝快慰和满足。“开箱”句用想象和虚拟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思妇的完整形象,也昭示了情绪的丰富可能,勾勒出条有起伏、有落差、若隐若现的情感曲线。这个结句韵味隽永。诗人将满蘸泪水的石榴裙藏于箱中,不但展示了女子的害羞心态,而且暗示了她所珍藏的乃是一份永存心田的爱意,一缕永不褪色的真情。一个堕入情网、痴念情人的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如意娘》结构细针密缝,丝丝入扣,让人深味出这确是出于女子的纤手。“思纷纷既补足“看朱成碧”的缘由,又摹写思绪如麻的神态;“为忆君”既交代“憔悴支离”的原因,也点出纷纷之“思”的核心。首句状烦躁不安、失魂落魄之神,为次句写形伏笔,次句写面容憔悴、瘦骨嶙峋之形,为三四句泪湿衣裙铺垫。同时以鲜明的“朱”“碧”(再加后二句的”石榴裙”)与枯槁的容颜相互映衬,相反相成,更显“憔悴支离”之态,可谓心貌兼得,神形俱现。

此诗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就连诗仙李白读了这首情诗,都感慨其创作水准之高,自叹弗如。据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载,李白因其古乐府《长相思》“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的结句而自鸣得意夸示于夫人时,夫人却不以为然,大泼冷水道:“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后不禁“爽然若失”。于此可见此诗的魅力。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