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

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是从何时开始的?(2)

日期:2017-04-1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无论伍子胥发明年糕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年糕在清代的苏州的确已经成为主要的春节节令食物。大吃货顾禄在《清嘉录》就用了整整一节专门写“年糕”,还收录有“方头糕”、“薄荷糕”、“糖年糕”、“条头糕”等各式各样的年糕产品。清代的《苏州府志》也说:“正月朔,黎明起,爆竹开门,长幼整衣冠,拜五祀及先祖,以此拜贺,丸粉食之,古所谓元宵也,啖春糕春饼,是日不烹饪。”可知当时食年糕的习俗已是苏州人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通常,过了腊八节,苏州人就要家家预备年糕。这就是清朝蔡云所说的:“腊中步碓太喧嗜,小户米囤大户厫。施罢僧家七宝粥,又闻年节要题糕。”一般富贵人家因用量大,常常雇糕工到家,自制自蒸。这些人家会用年糕作为赏赐仆俾的赏品,这些年糕大多成狭长形,俗称条头糕。年糕有的形似元宝,称为元宝糕,是亲友间馈赠的佳品。

直到春节之后的二月初二,农家还会把去年年糕油煎至金黄而食。这种糕就是《姑苏志》所说的“撑腰糕”,据说此日食此糕能治腰痛病。《清嘉录》所载的“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掌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即指此俗。

同样是二月初二,清代北方一些地方也有将春节时剩下的年糕油煎食用的习惯(但其叫法跟苏州不一样,名曰“熏虫”。其实,岂止是叫法不一样,在食用年糕的习俗向全国各地扩展过程中,它的做法也变得大不一样了。北京人的年糕是基于宫廷食制的延续,年糕品种花样繁多,也常常作为贡品陈设。天津年糕常在面上撒红绿丝、碎蜜饯果料等,另有夹馅年糕,且多为甜馅,如豆沙、枣泥、山楂。

上海年糕常加入糖猪油、撒黄桂花、红玫瑰花。吉林则偏爱用粘黄米做年糕。山东的黄米、红枣年糕和安徽的粳米、糯米年糕都是蒸成大块切着吃。杭州有糖年糕,象征一年到头甜甜蜜蜜。广东人的年糕也分甜咸两种,别有风味。

日本人的各种年糕都被称为“饼”。在日语中,“饼”读作“ ”(moti),有长久、持久的意思。日本人过年吃年糕,含有事业、生活长久兴盛,身体一直健康的寓意。正月初一(明治维新以后改用公历)的时候,日本人要在家里摆上“镜饼”作为祭祀品。所谓“镜饼”是纯糯米制作的白色年糕(在西日本为圆形,东日本为四角形),一般是大小两层摞在一起,最上面放上一个桔子、干柿或海带。因为日本人信奉神明都是在镜子里,所以这种年糕被称为镜饼。

根据地域不同,镜饼作为祭祀品放置数天后要进行“开镜饼”的仪式,用木槌捣碎镜饼,一家人分食,表示过年的结束,新的一年开始。虽然寓意稍有差别,年节时候制作和食用年糕作为一种民俗已经成为中日两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作为一种民俗符号而固定了下来。

参考文献:

邱庞同:《食说新语:中国饮食烹饪探源》,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

叶致远:《苏式年糕历史及其食文化研究》,《农业考古》,2016年第1期

崔莉:《中日年糕的民俗符号意义》,《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2月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