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安市城之战的结果

安市城之战的结果(2)

日期:2017-06-0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贞观十七年,此时的唐朝,经过十余年的"贞观之治",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于是唐太宗决定攻打高句丽,彻底解决这个由来已久的"顽症"。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以高句丽"残虐其民"、"侵暴邻国"、"违我诏令"为由,凭借"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今朕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雪君父之耻耳"的话语,说服了众人,于是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自己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

  安市城之战中唐的攻势

  644年,唐太宗派阎立德到洪州(今江西南昌)、饶州(今江西上饶)和江州(今江西九江)筹建400艘军船,并将幽州(今北京)以及忠于唐的契丹和靺鞨部队划给营州的指挥官,让其对高句丽进行探试性的攻击。渊盖苏文马上派特使到唐朝贡讲和,以避免双方战争的升级。不过唐太宗并没有接受高句丽的朝贡,反倒将来使拘留起来,指控他们背叛荣留王,与弑君者同谋。644年冬,唐太宗带着大多数官员和皇太子李治离开长安开始缓慢向唐与高句丽的边境进发。房玄龄和李大亮留守都城长安。李世民先是到了洛阳并在那又作了几个月的进一步准备。大概在645年的新年,唐太宗下令张亮率4万3千部队乘500艘战船从莱州出发,过黄海向平壤进发。与此同时让李世勣率6万部队从陆地向辽东进军。

  唐太宗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他认为隋炀帝之所以没能战胜高句丽的原因是隋炀帝对自己的人民过于残忍而高句丽则爱戴自己的人民。隋炀帝用要反叛的部队来打高句丽团结一心的军队,因此是不可能取胜的。现在这一切都已得到改变。首先这次战争是大国打小国。其次这场战争是正义之师讨伐叛逆之贼。第三这场战争是

  645年春,唐太宗开始离开洛阳攻打高句丽。萧瑀被留下来看守洛阳。到了定州(今河北保定)后,唐太宗让李治留在那负责部队的后勤任务。与李治一齐留守定州还有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高季辅。李世民这带着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继续前行。岑文本在幽州病逝。

  与此同时,李世勣和李道宗已先与李世民越过辽河并在645年夏,攻下盖牟(今辽宁抚顺)。在海路。

  安市城之战的战事

  安市城之战是著名的攻坚战,此战役高句丽人打出威风,成为古今守城战例的精典,——闻安市被围,盖苏文命北部首领高延寿,南部首领高惠贞,率高句丽和靺鞨兵十五万救援。唐太宗和李绩皆为军事上的超级明星。高句丽援军距安市四十里时,唐太宗命大将阿史那杜尔率突厥兵四千迎战,战而佯败,援军追至城东南八里处,双方列阵。唐太宗见敌军进入予谋之地,大喜,即命李绩率步骑一万占西岭高地,长孙无忌一万伏于山北峡谷,伺机从侧后出击,太宗统步骑四千为机动兵员,悄然爬上北山顶,以鼓角旌旗指挥。高延寿闻四面鼓角声,见八方旌旗飞,方知陷入包围中,慌忙分兵迎战。无奈众军惊慌而溃散,又见归路被阻断,只得率众投降。太宗将高句丽各部首领3500人迁往中原,坑杀三千靺鞨(女真族)兵,余众放还平壤。此战使高句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皆不战而破。辽东呈现数百里无人烟的景象。

  解决了援兵,便集中兵力攻打安市城。城中的高句丽兵民见城外同胞被杀被俘,他们顿足痛哭,呼天抢地。他们见到唐皇的旗盖仪仗就鼓噪呐喊,辱骂。唐太宗大怒,李绩也一改儒风,皆切齿发誓,克城后屠城。安市人闻知,军民合心共力,人在城在共存亡。唐军并力苦攻,不下。

  唐军于城东南堆土山,逼近城头,高句丽兵也筑城加高;唐军以冲车炮石摧毁城垛,高句丽兵用立木排栅堵缺口。每一个险恶处双方士卒们都轮番拼杀,一天内反复争夺六七次。唐太宗见久攻不克,又值寒冬来临,粮秣即尽,便下令撤军了。即日,守城的高句丽将领杨万春于城头双手作揖拜别。这位高句丽将军看着伤亡累累的军民,将是何种心情?他一定泪流满面,即感到骄傲,又感到悔恨。但他不敢忘记向唐太宗示以敬意。他深知保卫安市城是城中军民欲血苦战的胜利,他更希望唐军不再复回。我相信,杨万春这样的将领不会以民众的生命财产来赌气使性。但他也深知唐军肯定复来,他在此给唐主作揖,若再次征讨,希望不要屠城、杀戮他的同胞。

  唐太宗望着揖别的守将,深深叹气。他命人送杨大将绸缎一百匹。

  安市城之战后续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