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

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

日期:2023-08-04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

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

然而尽管刘伯温主动放弃名利,整天只喝酒下棋,从不提到自己当年的功劳,却还是没能避免被加害的命运。洪武八年(1375)三月,刘伯温因感染风寒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而实际上,真正导致他去世的很可能是胡惟庸探病时让御医开的药。那么,当时刘伯温明明已经辞官归隐,为何胡惟庸却还是要执意将其害死呢?

我们可以看到《明史》当中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写道:"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也就是说,刘伯温在担任御史中丞时曾经指出过胡惟庸的缺点,而这点在书中另一处也有所体现。当时,朱元璋想要新立丞相,便询问刘伯温是否能够重用胡惟庸,对此,后者回答:"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此话的意思是说,丞相就如同驾车的马,而如果让胡惟庸来担任这一角色,他可能会害得马车倾覆。

由于刘伯温的指责和警告,胡惟庸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和仇恨。为了报复,他利用了自己的权力和朝廷的医生,让刘伯温在他的探病行动中中毒而死。胡惟庸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他要扼杀一个可能成为自己威胁的人物,确保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受影响。

当时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数年,他以酒棋为乐,远离朝堂的纷争。然而,胡惟庸并不愿意让他安心离开,他担心刘伯温的声望和威望会成为自己的阻碍。因此,他决定执意将其害死,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

刘伯温是一个忠诚无私的官员,他为国家和民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最终成为胡惟庸的牺牲品。胡惟庸的行为充满了阴谋和残忍,他不仅违背了忠臣报国的道德准则,也伤害了朝廷和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公义。

刘伯温的去世是一个悲剧,也是历史上的一大冤案。他的生命和才华被胡惟庸这样一个小人无情地葬送。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冤情和悲剧,刘伯温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的忠诚和高尚品质也更加被人们所赞美和传颂。

历史是公正的虽然刘伯温的生命被胡惟庸撕裂,但他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他的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代,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无私的忠臣,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时,朱元璋想要新立丞相,便询问刘伯温是否能够重用胡惟庸,对此,后者回答:"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此话的意思是说,丞相就如同驾车的马,而如果让胡惟庸来担任这一角色,他可能会害得马车倾覆。

交代完此事,刘伯温便回到家乡闲居,数年后,朱元璋听说他感染风寒,于是派胡惟庸带着御医一起前去探视。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胡惟庸得以暗中给刘伯温下毒,加速他的离世。对于刘伯温死后胡惟庸的心理状态,史书形容是"益无所忌"。

也就是说,刘伯温在世时胡惟庸虽然已经开始嚣张跋扈,却还是心存不安的,这可能一方面是担心刘伯温继续向朱元璋指出自己的毛病,甚至揭露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担心朱元璋会在自己犯错时果断召回刘伯温取代自己。

从上文中史书的片段来看,胡惟庸不依不饶要害死刘伯温的理由大概有两个:一是刘伯温曾经批评他,这可能导致其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二是刘伯温即使归隐山林,却还是在朱元璋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不将其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始终无法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其实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后的举动也十分令人怀疑——他明知道胡惟庸和刘伯温关系不睦,却还是派其前去探视,主动为其提供了下手的机会。

诚然,当时胡惟庸是丞相,让他前去可以表示朝廷对于刘伯温的重视和关心,但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的无情清理,让人难免怀疑刘伯温之死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去做的。

据说,刘伯温在服下胡惟庸提供的药后"有物积腹中如拳石",为此,他还曾上书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吃药后身体的异样,但后者却不以为然,只让他好好养病。朱元璋敷衍的态度和之前他对刘伯温的尊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反常。

不过,从刘伯温死前嘱咐儿子刘琏向朱元璋呈上《天文书》,并表示自己本想写一封奏疏给朱元璋,但因为胡惟庸还当权所以放弃的举动来看,他对朱元璋还是抱有敬意和忠诚的,这似乎又说明了他的死与朱元璋关系不大。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朱元璋当年因李善长犯错而要责罚他,但刘伯温却以其劳苦功高,且能够调和将领之间的关系为由劝阻。对此,朱元璋惊讶地问道:"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可见,李善长曾经多次想要加害于刘伯温,他们之间的关系堪称恶劣。我们知道,胡惟庸是靠着李善长的提拔和推荐才当上丞相的,他们二人有着十分明显的利益共同体关系,这也是胡惟庸倒台后朱元璋诛杀李善长的原因。

那么,李善长和胡惟庸结为朋党,而刘伯温作为李善长多次想要加害的敌人,自然也就成了胡惟庸的敌人。那么,胡惟庸自发,或是在李善长授意下加害刘伯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总的来说,刘伯温虽然归隐山林,但在朱元璋心中和朝野内外仍然有着很高的威望。

本文涵盖了关于胡惟庸与刘伯温无冤无仇,暗地投毒送刘伯温上西天都是为名和利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够为读者们提供有关该主题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对历史人物及历史相关知识感兴趣,我们强烈建议您关注我们的古宫历史网,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历史文化等等。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