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真正死因是什么
在学校里学习历史时,我们只能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诗圣杜甫是饱死?杜甫真正死因是?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诗圣杜甫是饱死?杜甫真正死因是?
杜甫的死因一直备受争议。有一种说法最早出自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本书中描述了杜甫前往耒阳县,并遭遇不礼貌的聂令。有一天,他在江上州中过夜时,喝酒过量后醉倒在酒家。当夜江水暴涨,他被湍流冲走,尸体下落不明。唐玄宗返回南内后,深思念着他儿子的美好,下诏寻找杜甫。然而,细心的人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唐玄宗去世于762年,而杜甫则在770年去世,所以不可能出现"诏天下求之"这一说法。很显然,关于杜甫溺水而死的说法是胡编乱造的。
这种说法最先由现代学者郭沫若提出,他认为杜甫晚年流离失所,后来来到耒阳县,县令非常敬佩杜甫,亲自送去牛肉和白酒。由于送的量较大,杜甫一次吃不完,打算下顿再吃。然而,当时正值酷暑天气,牛肉很快变质。变质的牛肉含有剧毒,因此有人说杜甫是因为食用了有毒的牛肉而死亡。然而,这种说法完全是郭老的猜测,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因此,关于杜甫死因的这种说法也缺乏说服力。
关于杜甫的死因,还有一种说法源于伪托唐朝韩愈的名义,他在《题杜子美坟》中提出了"三贤同归一水"的说法。我们知道屈原因沉湘江而绝境,李白则因泛舟江水追赶月亮而溺水,这已经被公认为事实。然而,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作者又让杜甫选择了自沉而死的方式,这看起来非常荒唐可笑,也缺乏可信度。
杜甫怎么死的,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同归一水”的说法。我们知道,屈原怀沙自沉,李白入水捉月,已成定论。而这里作者在没有任何根据地前提下,又让杜甫来了个自沉而死,看起来实在荒唐可笑,亦不可信!
这种说法历来被很多学者和文史爱好者所接受。支持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唐代元稹在杜甫的儿子杜嗣业的拜托之下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墓志铭中写到杜甫因晚年穷困潦倒,又加疾病缠身,最后竟病死在舟中。这种说法符合杜甫晚年的实际情况,所以会得到众多人的赞同。但是让我们怀疑的是墓志铭的真实性。因为这篇墓志铭是杜甫的儿子托元稹写的,作为儿子,他会不会对父亲的死因作以美化呢?我们不得而知!
这种死因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却具有传统的权威性,因为在正史中有明确的记载。史料显示,杜甫晚年流离失所,乘舟旅居耒阳,遇河水泛滥,被困河中,经旬无食。后来耒阳县令贾氏知道后,把他接上岸,并拿出牛肉和白酒款待杜甫。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被撑胀而死。
不过历史上说的最多的是最后一张,大概是因为后人看他颠沛流离了一辈子,到死的那一天也希望给他一个稍微美好的结局吧。但是这种说法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还是有依据的。
后人描述的具体情形是,杜甫出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投奔亲戚,途经耒阳的方田驿时,遭遇大水,杜甫的孤船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天。要说耽误点时间也不算什么,反正没急务公干,要命的是吃的没了,一顿两顿可以忍受,但几天不进食怎么受得了呢?老迈体弱的杜甫处境可想而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诗圣的不幸遭遇被耒阳县的聂县令知道了,这个地方父母官立即实施爱心救援行动,先从洪水中救出杜甫,再遣人给饥肠辘辘的他送来香喷喷的烤牛肉外加一坛白酒。估计聂县令对诗圣的饮食喜好有所了解,故而才能投其所好——喝酒吃肉的确是诗圣平生的一大嗜好。
常言道饥不择食,更何况面对美酒佳肴。快要饿疯了的杜甫当即一顿暴食狂饮,长时间隐忍的食欲是满足了,但他的消化系统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重负,当天夜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他被酒肉夺去了生命,史称“饫死耒阳”。
以上就是有关诗圣杜甫是饱死?杜甫真正死因是?内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趣闻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相关文章的话,就请持续关注古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