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历史上的曹丕是不是昏君

历史上的曹丕是不是昏君

日期:2023-07-25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曹丕是不是无故杀害亲兄弟的昏君?。

曹丕是不是无故杀害亲兄弟的昏君?

曹丕是不是无故杀害亲兄弟的昏君?

曹丕:曹魏的开国皇帝

曹操,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历史的追随者来说,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曹操以其睿智和英勇而广为人知。然而,他的儿子曹丕在历史舞台上并不像他父亲那样出名。虽然曹丕有着著名的兄弟陈思王曹植,但他的名声并不够响亮。然而,在曹丕的身边,却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晋高祖司马懿。据史书记载,司马懿智谋过人,有着“鹰视狼顾”的相貌,他打败了曹魏,篡夺了江山。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人物存在,曹丕被相对淡忘。

然而,后世人对曹丕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曹植来获得的。传说中,曹丕要求曹植七步之内写下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这种无端残忍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因此曹丕被称为昏君。虽然是否能称曹丕为昏君有待商榷,但与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相比,曹丕对曹魏的重要性是不容否认的。他是曹魏的开国皇帝,这个身份使得他在历史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曹丕对曹魏的贡献不容忽视。他不仅继承了曹操的政治智慧,推动了魏国的发展,还深入推行文化改革,使得曹魏朝廷焕发出新的活力。他在位时,将文化艺术作为宣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并将许多优秀文人纳入朝廷,使得文化繁荣一时。这在当时的中国历史上可谓开创了先河。

尽管曹丕在历史中的名声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耀眼,但他对于曹魏的奠基和文化繁荣所做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故事,我们才能更多地了解历史的真相。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虽然在其光环中略显黯淡,但他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让我们以更多的研究来探索他的故事,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精髓。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过了几个月,汉献帝就举行了禅让之礼,把皇位“让”给了曹丕。曹丕称帝以后,改元黄初,自此便是曹家天下。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里面说三分天下,就总觉得三国应该是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个人,各据一方。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三国,要从曹丕开始算起。

他在公元220年称帝,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1年,刘备打着延续汉代的旗号,也称帝了。孙权称帝,其实要晚一些,是在公元229年了。在曹丕建国之前,其实曹操啊,荀彧啊,郭嘉啊,他们都是东汉人。

当时人的心态,和咱们也有很大的不同。咱们看《三国演义》,最喜欢的就是蜀汉刘皇叔,曹操一向都是唱白脸儿的大奸臣。可在东汉末年三国那时候,大家可都不那么想。刘皇叔说自己是汉之正统,可天子汉献帝是在曹操手上哪!“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手上有个汉献帝,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所以咱们也会发现,当时人才哪儿最多?还是曹魏!

不过,天下人到曹操手下做事,也不单单是因为他手上有个傀儡一样的汉献帝。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本事不但有,还很高,所以大家愿意跟他。

曹操刚死的时候,跟了他很多年的青州兵哗变,觉得他一死,万事都到头了!居然打算自行解散,解甲归田了!这是武将。文臣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州郡官员,大多都是呈现观望状态,觉得曹丕虽然是曹操指定的魏世子吧,但这统领国家的才能到底如何,还不好说。没了曹操做把控,真能行?

但他好歹也是跟着曹操历练了很多年的人,又是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世子,曹操的手段就算没学到十分,至少也有五六分,当然懂得晓得攘外安内的道理。贾诩、华歆这些亲信自然不必说,其他相干不相干的人,但凡有些功劳,纷纷提拔上来。等稳定好大部分的人心以后,曹丕就打算出兵伐吴了。

当时战乱频频,曹魏的经济衰退得厉害。虽然曹丕后来减了税赋,甚至还解除了皇家园林的禁令,希望能分些好处给老百姓们,可经济恢复这种事儿,哪是一天两天就能行的呢!现在的曹魏,不比黄初末年时候的仓廪实在。按常理来说,这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机。

曹丕可管不了这些。他六月从邺城出发,一路上收了不少人才——蜀将孟达就是其中一个,又连续颁布了好些关怀百姓臣下的诏令,探探朝廷里头的口风。您想得没错,曹丕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兵伐吴只是个幌子,他真正想做的,其实是看看朝廷里的动向,大臣们到底反不反对他接管汉献帝那个位置。

跟后世很多权力斗争不一样,曹丕做了皇帝以后,还是一如既往地优待汉献帝。汉献帝活得时间比他还长,一直到曹丕的儿子魏明帝曹叡登基做了八年皇帝以后,汉献帝才去世。

他有一回给吴质写信,信上说,我和你分别已经过了三年,这段时间里,只是书信往来而已。这种方式实在太肤浅了,怎么能纾解我对你的思念呢?

可曹丕却管不了那么多。君臣是君臣,朋友是朋友,他还是吴质的朋友,所以在这封信里,他也没有太多掩饰,深切地怀念了其他因为疫病去世的文友们。

他说,我有时总想起从前的岁月,大家喝酒游玩,吟诗作赋,好像就该这样热热闹闹长久地在一起似的,可没想到世事无常,如今我们和他们,已经是阴阳两隔,生死陌路,实在令人伤心。我想为他们编一本册子,把他们以前写过的诗文都记下来留作纪念——为后人所熟知的建安七子,王粲、陈琳、阮瑀等人,归在一起的原因,也在这封信里。

只是曹丕虽然对朋友深情,对汉献帝照顾,但他总是显得挺漫不经心的,有时候人家都分不清他到底是开玩笑,还是说正经的。譬如当时王粲去世,他在王粲葬礼上跟来吊唁的官员说,王粲喜欢听驴叫,你们每个人都学一声驴叫吧,权当为他送行了。

您瞧瞧,是不是又是那句,“不成体统”?这种近乎调笑的纪念方式,古往今来,别说君主了,普通人也没几个做得出来!难怪有人说曹丕是变着法子侮辱王粲呢!

可您别忘了,后世“建安七子”的名声,可是曹丕给弄出来的,后来王粲许多诗文得以保存,也得给曹丕记上一笔功劳。

曹丕不光对王粲是这个态度,对他老子曹操,也是这个态度。曹操去世的时候,曹丕写过一首《短歌行》,言语简约直白,但哀思静约,读来很让人感动。真正的痛苦,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言语来填补,它自发而成,给人沉重的打击。曹丕这首《短歌行》之所以好,也是好在这里。

只是他诗写得伤心,实际生活里却纵酒放歌,违背礼法,所以后世有人就骂他假模假样,做样子讨同情,是个伪君子。

曹丕一生写了很多诗,其中有一首《善哉行》,里面说,“今我不乐,岁月如驰;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就是说人都是要死的,我要是不高兴,日子还是这么过了,那还不如活在当下,生就快快活活地生,死就从从容容地死,珍惜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多好!

曹丕的人生观,是这个。所以您看,曹操也好,王粲也罢,他们的死对曹丕来说,当然伤心;可他更觉得,人都已经死了,伤心也没什么用处了,那我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

他日子确实过得精细,连弹棋这样的小玩意儿,他都能写篇文章,更不用说柳树、槐树这些本来就很有话题的物件了。

有一回曹丕和奋威将军邓展喝酒,喝高了以后两个人就说要来比一下剑法。刚好旁边就有很多甘蔗,他们两个就各自拿了一根切磋起来。曹丕赢了很多次,所以也特别得意,只是他闷骚惯了,记录这件事儿的时候,也假装自己不是很在意,可笑得很。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病重去世,时年四十。按他生前嘱咐的那样,不树不坟,实行薄葬,埋在了首阳山。在他还是魏世子的时候,便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可能活不过四十,结果真的没活过四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曹丕是不是无故杀害亲兄弟的昏君?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古宫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