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一生未得重用 因乾隆嫌其“貌丑”(10)
                日期:2017-05-2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纪晓岚也并非一味地糟蹋自己的人格,他也有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有史料记载,和珅发达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投靠,纪晓岚作为一个文人,不依附和珅去谋求高位,这本身就很难得。据朝鲜使臣徐有闻所见,当时朝中只有刘墉、纪晓岚、朱珪等人始终不依附和珅。纪晓岚在官场上沉浮了半个世纪,夹缝中走钢丝,以老道的处世经验保全自己求生存,从这一点说纪晓岚是一个成功的世俗人物,是“大隐隐于朝”的典范。
嘉庆十年(1805年),82岁的纪晓岚死于京城,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有“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之句,故谥号“文达”,这是对他文学才能的最高认可。另外还有“满清第一才子”、“风流才子”、“幽默大师”和“一代通儒”等称号,每个称号后面都为后世留下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我们不能要求纪晓岚也去效仿陶渊明那样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或者去学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就是历史的多元性,人性的多元性。从另一方面说,司马迁受辱乃有《史记》;纪晓岚忍辱负重才有《四库全书》。“纪晓岚做不成乾隆的宠信之臣、重用之臣,充其量不过是皇帝养起来的一个文学词臣而已。” 每每看到纪晓岚的故事,就想说一句:“悲哉,纪晓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精彩文章
            
        
 乾隆那么宠和珅的原因
乾隆那么宠和珅的原因
                         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大臣结局
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大臣结局
                         雍正对乾隆的态度
雍正对乾隆的态度
                         雍正和乾隆的审美对比
雍正和乾隆的审美对比
                         刘墉为什么送乾隆一桶生姜
刘墉为什么送乾隆一桶生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