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大明灭亡后,他为何能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汉民族衣冠的人?

大明灭亡后,他为何能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汉民族衣冠的人?

日期:2019-06-28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朱之瑜是“明末中国五大学者”之一,在当世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齐名。明亡后,“五大学者”为了“全节之志”,或隐居,或出家,或被迫剃发,而朱之瑜却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汉民族衣冠的人。

朱之瑜为什么能够做到“留发也留头”?

因为他走上了流亡之路,他选择的流亡国家就是日本。

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自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以来,日本施行长达200余年的锁国政策、明朝灭亡之前,那里已经“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为何会接纳中国流亡学者?这个朱之瑜有何“神通”,他到底何许人也?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院李苏平所著《朱之瑜评传》,是迄今为止对朱之瑜生平事迹描述最完整的传记。他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本是大明皇族,但因家道中落,本人又为人正直、诚恳,不肯趋炎附势、阿谀奉迎,所以仕途坎坷。四十岁时他下定决心不去作官。崇祯十七年,朱之瑜四十五岁时,国难降临,李自成攻陷北京,清军入关。朱之瑜临危出山,辅佐南明。南明灭,朱之瑜流亡。

朱之瑜的流亡历尽坎坷。现在中国人去人日本,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但以当时的运输能力,天上不能飞,海上船帆又经不起大风浪。所以东渡日本,仅就航行而言也费尽周折。朱之瑜一生五次出海,三渡日本,两次“未遂”,海上漂泊了十余年,差一点做了海洋孤魂野鬼。

第一次赴日,是向日本“乞师复仇”。他从中国浙江舟山群岛出发,想借日本兵马,反清复明。而此时日本德川幕府坚持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留,朱之瑜到了日本近海后不能登陆,只得原路返回。

第二次赴日,是想联合日本,配合郑成功,收服中原。但依然不能靠岸,朱之瑜经由日本到越南(安南)。此刻,他反清复明的根据地舟山被清兵攻陷。有家不能回。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又遭安南供役之难,被安南国羁押。安南国王欲留下他希望他臣服,他誓死不拜。

最后一次东渡日本,朱之瑜的想法已经产生变化,不是求救兵,而是求避难。衡量当时的局势,朱之瑜认定复国已无望,与其做亡国奴,不如远走高飞。于是,以“鲁仲连不帝秦”的精神,东渡日本,准备在此终了一生。

朱之瑜为何明知日本政府锁国政策,却三番五次来到此求助?

这一切都与朱之瑜在日本的政界学界“知己”有关。

《朱之瑜评传》称朱为“传播中华文化于异邦的导师”,“传中华之道脉,激东滴之儒流”。这位明末贡生,一生与大明官场无缘,但对日本政界、学界却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了高度认知。朱之瑜来日本前,就有神交已久的知己安东守约。安东守约是日本著名学者,在日本政界学界颇具盛名。在安东守约的宣传下,德川家康的孙子、政治家德川光国也对朱之瑜产生仰慕之情。

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些神交奔走呼号,日本政府特批,破40年来幕府之国禁,让朱之瑜在长崎租屋定居下来,就此结束了十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

无疑,除了看本国政界学界有头脸人的面子,日本幕府还看中了朱之瑜的才学。朱之瑜虽然也是儒门弟子,但他的学问讲究 “实理实学、学以致用 ”,认为 “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这与日本的“实言实行”的“实用主义”文化传统一拍即合。

所以,到了日本之后,朱之瑜受到德川光国的厚重礼遇。德川光国的做派颇似中国春秋时代的“孟尝君”,在日本以礼贤下士著称。他认为朱之瑜年高德重(时年61岁),不敢直接称名称字,要他取一名号以称呼。朱之瑜就以故乡“舜水”为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

在德川光国的推介下,日本政界学界名流纷纷向“舜水先生”拜师,“朱舜水”这个名字就此在日本叫响——东海幡然认故国,谁人不知“朱舜水”!

大明最后一个学者幸存日本,对中国来说,延续了一个“正宗学种”,保留了“文明反思”的血脉。朱之瑜定居日本后,总结了明亡的历史教训,写下了著名的《中原阳九述略》。认为明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政治腐败,二是学术虚伪。

“中国之有逆虏之难,贻羞万世,固逆虏之负恩,亦中国士大夫之自取也。语日:‘木必朽而后蛀生之。’未有不朽之木,蛀能生之者也”。

而对日本来说,明学者投奔此地意义更为深远。

德川光国不是慈善家而是政治家,他所做的一切是为日本的未来。留下朱之瑜师之,不仅是将中国残存的最后一点有价值的学问留在日本,而且还为日本的政治前景找到出路。

朱之瑜留日后,德川光国设置彰考馆,聘请 “舜水先生” 指导,由 “舜水先生” 门生安积觉任主编,与安东守约、山鹿素行一道共撰编《大日本史》,该史以“尊王一统”之说贯穿始终,暗喻东方文明的中心国,已从中国转移日本。

后来,山鹿素行还依据此书,写出《中朝事实》,所谓“中朝”,原指中国,现指日本。认定日本正在取代中国,成为东方世界的中心。此说后来被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阴继承,推动了明治维新的成功。

“舜水先生”在日本安度晚年,活得很高寿——享年82岁。逝后得到日本政府厚葬、民间追祭,德川光国派人整理了他的遗稿、刊行《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东京大学农学院内立有“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石碑,沿存至今。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