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相争权,明朝实行的“票拟”究竟是什么?
日期:2018-04-02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票拟,又称票旨、条旨、票本、拟票、拟旨。系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明朝自明英宗后,凡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以墨笔写于票签上,送请皇帝批准,称票拟,官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皇帝用朱笔(红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阁臣中只有首辅(又叫首揆)才有票拟权,次辅、群辅只能参论而已。明朝内阁大学士究与历朝的宰相不同。明朝至朱元璋洪武十三年罢相后,中央官制不设宰相,改设内阁。内阁中最德高望重为首辅,权限远较宰相小,只能算是秘书长一类的官职,并无实权。到了清朝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相关文章:
- [历史焦点]明清上朝那些事儿:皇帝常常凌晨三点就要“上朝”
- [历史焦点]汉魏时期皇帝禅位:儒家“天子让贤”国家理想的实现
- [历史焦点]在位31年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汉朝末代皇帝汉献帝算是昏君吗?
- [历史焦点]最后的血性:说说那些宁死不降的明朝东林党人
- [历史焦点]说说“草根皇帝”刘备如何招揽人才?
- [历史焦点]浅谈“太上皇”和“太上皇帝”一字之差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 [历史焦点]中国哪个朝代的皇帝平均年龄超过50岁?
- [历史焦点]第二十二期:司马懿老谋深算却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东晋皇帝并非司马一族
- [历史焦点]第三期:三国时期越嶲夷王高定后人竟然世袭宰相职位
- [历史焦点]第五期:一位影响了历史的人物:佟养正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