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日本足利义昭介绍

日本足利义昭介绍

日期:2017-12-21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编者按:心急火燎的义昭于是要求 织田信长出兵,可这时的信长正与邻国的 斋藤龙兴处于胶合状态,根本没有可分的时间和兵力来上洛。 永禄十一年(1568)2月义荣就任第十四代 征夷大。

  日本足利义昭介绍

  足利义昭(1537.11.3—1597.8.28),是日本室町幕府第十五代(最后一代),足利义晴的次子,母亲是前关白近卫尚通之女庆寿院。足利义昭为前任足利义辉之弟,年轻时曾入佛门,法号觉庆。足利义辉被叛臣弑死后,被细川藤孝等拥立为而还俗,改名义秋,后改名义昭。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朝仓义景等大名处以求复兴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蔑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正式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1588年义昭出家,辞去征夷大一职,准三宫宣下,足利义昭于1597年过世

日本足利义昭介绍
足利义昭

  足利义昭(あしかが よしあき  Ashikaga Yoshiaki,1537—1597)是日本 室町幕府末代。

  足利义昭为前任 足利义辉之弟。足利义昭年轻时曾入佛门, 足利义辉死后,被 细川藤孝等拥立为而还俗。足利义昭曾经流落于 六角承祯、武田信丰与 朝仓义景等 大名处以求复兴 室町幕府,但都没有成功,而且被称为“贫乏公方”。后来在得到 织田信长的协助之后于1568年进入京都而成为 室町幕府第十五代 征夷大。

  但是之后 织田信长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 武田信玄、 毛利元就、 上杉谦信、 朝仓义景、 浅井长政、 本愿寺显如等 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 室町幕府就此灭亡。但是足利义昭的 征夷大身份一直到1588年才取消。足利义昭被流放之后前往投奔 毛利辉元,之后投靠 丰臣秀吉;而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也曾经求为足利义昭养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以建立 幕府,但为足利义昭拒绝。足利义昭于1597年过世。

  觉庆试图再兴正统的足利家的威权,永禄9年(1566年)2月17日,觉庆还俗,改名 足利义秋。 和田惟政(甲贺住人)和仁木义政(伊贺住人)的斡旋下, 六角义贤、义治父子同意让足利义秋以野洲郡矢岛村(今 守山市矢岛町)为住所。坐上 征夷大的位子看来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然而义秋等了很久也不见有能够协助他 上洛的大名出现。

  居住在矢岛御所的足利义秋,积极同 管领畠山高政、 关东管领上杉辉虎、 能登 守护 畠山义纲(居住在近江滋贺郡)取得联络,希望得到支持。 河内国的畠山高政积极支持义秋,其弟弟 秋高野表示支持。得知此事后, 三好三人众率3000骑袭击了矢岛御所;大草氏等 奉公众(亲卫队)浴血奋战击退了进攻。但义秋发现自己视为心腹的南近江领主 六角义治竟然暗中与三好三人众勾结,义秋只得在8月前往投奔 武田义统,前往 若狭国。早已察觉义秋行动的 三好三人众乘机与 六角义贤的儿子义治勾结,于8月3日进军近江 坂本城。由于 六角氏的背叛,近江变得异常的危险。8月29日义秋渡过 琵琶湖,往 武田氏的领国若狭而去。但当时 若狭武田氏正处于家督争夺和重臣谋反的内乱中,无法 上洛支援义秋;武田义统仅派遣了弟弟 武田信景前往追随义秋。足利义秋只得前往 越前国,请求朝仓义景(仁木义政的亲族)出兵上洛。足利义秋上奏朝廷,将义景的母亲封为从二位官位。但义景有心欲将足利家的连枝鞍谷公方足利嗣知( 足利义嗣的子孙)拥上之位,对还俗的义秋不感兴趣。足利义秋长期滞留越前,上野清延、大馆晴忠等幕府重臣纷纷前往越前参见。

  永禄十年(1567)12月义秋移居 朝仓氏 一乘谷城的安养寺。义景将其改建为义秋的御所,连日举办宴席盛情款待,丝毫没有着急 上洛的样子。实际上义景正为越前的 一向一揆烦恼,同样也无力 上洛。永禄11年(1568年)4月15日,足利义秋在越前举行 元服礼,由 朝仓义景担任加冠役。同时由于“秋”字不吉利,改名 义昭。在朝仓家重臣 明智光秀的介绍下,前往 尾张国,寻求管领 斯波氏的有力家臣 织田信长的帮助。心急火燎的义昭于是要求 织田信长出兵,可这时的信长正与邻国的 斋藤龙兴处于胶合状态,根本没有可分的时间和兵力来上洛。 永禄十一年(1568)2月义荣就任第十四代 征夷大。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