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朝历史 > 隋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隋朝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日期:2017-04-03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北周覆亡。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为了巩固统治,隋廷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并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后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开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隋朝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同时兴建京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

581年  隋开皇元年

  •二月,杨坚称帝,是为隋文帝杨坚,国号隋,建都长安
  •铸五铢钱,统一钱币。颁行《开皇律》

582年  二年

  •于长安故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颁均田及租调新令

583年  三年

  •迁都大兴城
  •隋军败突厥,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
  •废郡,行州县二级制

584年  四年

  •凿广通渠

585年  五年

  •诏诸州置社仓
  •东突厥沙钵略可汗称臣于隋,南迁入塞

588年  八年

  •十一月,以晋王广为统帅,伐陈

589年  九年

  •正月,隋军克建康,俘陈叔宝,陈朝亡
  •废行台,置并、扬、益、荆四总管府

590年  十年

  •诏府兵入州县户籍。令丁男年五十,免役收庸

599年  十九年

  •东突厥突利可汗内附,隋以其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处其部落

600年  二十年

  •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日本使者小野妹子抵隋

604年  仁寿四年

  •七月,文帝去世,太子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杨广
  •是岁,除妇人、奴婢、部曲之课

605年  大业元年

  •营建东都。开通济渠。疏浚邗沟

606年  二年

  •迁都洛阳

607年  三年

  •遣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使流求
  •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部分台、省、府、寺官名
  •炀帝北巡至榆林,启民可汗来朝

608年  四年

  •开永济渠

609年  五年

  •炀帝亲征吐谷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伊吾吐屯设内附,以其地置伊吾郡。高昌王麹伯雅朝见炀帝于张掖
  •大索貌阅
  •全国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余,口四千六百余万

611年   七年

  •炀帝将攻高丽,集百万大军于涿郡,又强征百万民夫运粮械
  •邹平民王薄起义于长白山。
  •刘霸道、孙安祖、窦建德、张金称、高士达、翟让、杜伏威等相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612年  八年

  •二月,炀帝渡辽水,一征高丽。七月,战败,撤兵

613年  九年

  •四月,炀帝二征高丽,围辽东城,不下。
  •六月,杨玄感起兵反炀帝于黎阳,围逼东都,炀帝被迫撤兵。八月,玄感兵败被杀

614年  十年

  •炀帝三征高丽。高丽遣使请和,炀帝撤兵

615年  十一年

  •八月,炀帝北巡,为东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九月,解围,还东都

616年  十二年

  •炀帝幸江都宫,以越王侗等留守洛阳
  •李密加入瓦岗军。瓦岗军大败隋将张须陀于荥阳

617年  十三年

  •翟让推李密为魏公,据洛口。四月,瓦岗军进逼东都,与王世充相持
  •五月,李渊起事于晋阳,七月,进军关中,十一月,攻占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618年  唐武德元年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