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四次迁都到哪里
庇,商朝都城之一,在今山东郓城北。商朝祖乙建都庇(今山东郓城)。商朝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载,商王仲丁“自亳(山东曹县)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山东郓城)”、南庚“自庇迁于奄(山东曲阜)”、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第三次迁都没多久,又发生斗争,这时辅佐祖乙的是巫咸的儿子巫贤,巫贤在商王朝中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贤相,他向祖乙献策,将王都迁到庇(今山东鱼台附近);因为在商王河亶甲在位时,由于得到彭、韦两个方伯的支持,商才降服了邳候,征服了兰夷和班方,使姺候也进贡称臣,因此商王朝的东部地区也就比较安宁,且庇地和诸侯彭伯所在地相近,自然条件也较好,很有利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这是商朝建立后的第四次迁都。
祖乙因耿城被摧毁而迁都至庇。祖乙在此建都18年;祖辛在此建都14年,商朝开始复兴,死后庙号为“中宗”。后来,开甲在此建都5年;祖丁在此建都9年;南庚在此建都的第3年迁都于奄。
祖乙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今河南内黄)迁邢(今河北邢台)。后因邢发生河患,于是再次迁都于庇(今山东郓城)。商都庇城遗址在今山东郓城北肖堌堆古文化遗址。
据专家考证,此处属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遗址土层呈黑色,暴露有大量的磨光石器:石刀、石斧、石镰、石凿等。遗址里还发现大量的蚌壳、鱼骨和兽骨。各类石器类型分明,刀口锋利,眼孔钻磨均匀,骨针直径和针眼细小。陶片较多,有陶鬲腿,陶罐口沿、底、腹部等,在制作上有粗细绳纹、方格纹、蓝纹等,从陶质看,有粗加砂陶、细加砂红陶、灰陶等。
该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内涵丰富,下层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大汶口文化类型,上层属于先进的龙山和商周文化。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3200平方米,遗址土呈灰黑色,暴露有大量的石器、陶器残片,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说明至少在距今六千年前以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郓城境内便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是郓城历史悠久的实物例证。
《竹书纪年》:“祖乙,名滕。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三年,命卿士巫贤。八年,城庇。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十九年,陟。祖乙之世,商道复兴,庙为中宗。”
《竹书纪年》:“祖辛,名旦。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十四年,陟。”
《竹书纪年》:“开甲,名逾。元年壬寅,王即位,居庇。五年,陟。”
《竹书纪年》:“祖丁,名新。元年丁未,王即位,居庇。九年,陟。”
《竹书纪年》:“南庚,名更。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三年,迁于奄。六年,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