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王立新品评三国人物:那些害人害己的“乱人”们

王立新品评三国人物:那些害人害己的“乱人”们(3)

日期:2017-04-07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司马懿首先给孟达写了一封信,跟孟达说不要听信诸葛亮的蛊惑,你既为魏国立过大功,魏国对你也一直信重,而且还会更加重用。孟达又开始犹豫,又在衡量留在哪头利益更大,好处更多。诸葛亮又派人把魏国知道他要“暗通”蜀国的消息告诉孟达,希望孟达早作决断,早作准备。孟达给诸葛亮回信,说是魏国就是知道,上奏、讨论、发兵,相隔一千余里,一个流程下来也得一个月,到时候我把城池都修筑得非常坚固了,司马懿来了又能如何?就在孟达迟疑不决和自以为是之际,司马懿加速行军,八天就到了孟达的城下。司马懿加强进攻力度,吴、蜀两国都派出军队前往救助孟达,司马懿分兵抵御。经过一个半月时间,攻破上庸,擒斩孟达。

孟达叛来叛去,终于叛(盼)得了一死。司马懿一样厌恶申氏兄弟变色龙一般摇摆不定,就以申仪做太守期间,经常自行其事,随意任命官员,还私刻印章为由,把他押送回魏国朝廷。申耽哪去了?不知道,再度投降魏国后,被派到了南阳,当时可能不在上庸附近。两兄弟后来是否被司马懿杀掉,史书没有记载。但是这次都没有直接死在孟达被杀的现场,跟《三国演义》里的情况不一样。诸葛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像《三国演义》里所表现的那样:“若未举事,且莫教同事者知之,知则必败。”

《三国演义》作者,于此等处,再出妙笔,把故事描写得如彼生动、紧张,还说诸葛亮为孟达之死痛惜不已。其实诸葛亮希望司马懿除掉孟达,只是希望孟达在临死之前,能为蜀国牵制一下魏国的军事行动,把魏国军队的主力吸引过去,自己好在汉中得手。

假使孟达这次反叛得逞,或者司马懿没有剿杀孟达,那结局就未必是孟达又回到了西蜀,而很可能是自立为王,甚至登基称帝。那样的话,就不再是三国,而是四国了。因为孟达没有抢夺西蜀和东吴的领地,西蜀,尤其是东吴,都不会在根本上反对增加一份牵制曹操的力量,以减轻自己所受的压力。一旦曹魏再去攻击孟达,很可能西蜀和东吴都还会出兵相助。而且,孟达也不会吝惜跟魏、蜀、吴经常搞点摩擦之类,制造新的乱局,好把自己再度拖入可能得到更多好处的假想中去做美梦。

韩遂和马腾一直祸乱西凉地区,从汉灵帝时开始就没有消停过。很多朋友可能因为《三国演义》里写马腾在“血书衣带诏”上签名,韩遂后来与马超联手共抗曹操,还把他们当回事来对待,真是枉费自己的好心思。他们一度帮助董卓不说,跟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关系也很不错,尽管如此,却依然分分和和,攻来杀去。《三国演义》说马腾“禀性温良,人多敬之。”还说他在灵帝末年,“羌人多叛,腾招募民兵破之。”说他跟“韩遂为兄弟”。这都是小说家的笔法,为了衬托曹操的奸臣形象,把一切跟曹操作对的各色人等,都描写成了忠义的样子。其实两个人是哪有利益往哪钻,谁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就跟谁联手,谁妨碍了自己获得利益,他们就会跟谁过不去。两人起初是结义兄弟,后来反目相攻,没一个不是乱人,从根到稍,没有一点安分劲儿,更没所谓原则和操守。马腾后来因为马超跟韩遂造反,被曹操杀掉,韩遂则在不断反来反去的过程中,被手下人杀死为止。

马超也好不哪去。起先跟父亲一同作乱,后又与韩遂联手,共攻关中,威逼长安。授人以柄,致使曹操“名正言顺”地杀掉了马腾一家二百余口。有关这件事情,历史的实际情况跟《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完全不同。《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的末尾,说是曹操想要“先取孙权,次攻刘备”,害怕马腾乘机在身后起事,于是就采纳谋士荀攸的计策,把马腾骗到许都,以“点军”为名,突然袭击,把马腾,还有他的儿子马铁和马休都给杀死了,侄儿马岱逃脱,跑回西凉向马超报丧,“超闻言,哭倒于地,众将扶起。”说是曹操先杀了马腾一家,所以马超才起兵报仇,联合韩遂一起进攻曹操。把结果写成了原因,使得小说更加好看了。没读过《三国志》的人,就据此误将《三国演义》的说法,当成了历史的真实。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说法,当时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也深知马超的为人,说他“勇而不仁”,“强而无义”,骂他是“背父叛君”之贼。

马超靠勇力慑服了西凉地区的少数部族,一时间势力不小。钟繇抵御不住,曹操亲自征伐,几经战阵,用贾诩之谋,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马超被彻底击败,逃回西凉。挟持西凉少数部族继续为患,不为当地人所容,属下吏民一致反对,拒城以抗马超。马超无奈,投奔张鲁。当年马超雄据凉州时,势力确实不小,所以周瑜才想利用他作为外援,去夺取四川。周瑜英年早逝之后,马超依然没有放弃对四川的觊觎。所以,当刘璋想要联合马超作为外援,以防止东吴和张鲁的侵伐时,手下人王商才对刘璋说:马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为唇齿。……若引而近之,则由(犹)养虎,自遗其患也。”

后来马超被曹操彻底击败,表面投靠张鲁,心中却一直想着暗算张鲁。张鲁为了联合马超,起初想把女儿嫁给他,身边有人进谏说:像马超这样的人,为了快一己之私欲,连自己的父亲和宗族安危都不顾,致使他们全数被杀,怎么会去真心爱护别人?(焉能爱人)张鲁这才打消了把女儿嫁给他的念头。

马超跟张鲁“同床异梦”,想要谋夺张鲁的汉中。阴谋败露以后,仓皇出逃,企图重新逃归旧地,再霸西凉。刚好在这时,已经进川的刘备,想要攻占成都,接受诸葛亮的谋略,给马超写信,想要利用马超去恐吓刘璋。走投无路的马超,赶紧给刘备回信,表示要真心拥戴刘备,率领兵将转身向南,来到成都城下。虽然还没有来得及动武,刘璋就已经献城投降,但也算帮助刘备夺取四川,微立了小功。

皈依刘备之后,诸葛亮和刘备本来还很看重他,但他却经常跟过去的手下和新结识的川中人物表达对刘备等的不满和不屑,还不时流露“寄人篱下”的苦闷和不安。

西蜀有个绵竹人,叫彭羕,天性骄傲,“多所轻忽”。开始给刘璋做事,担任州长助理之类,官位一直不高。因为犯了众怒,被刘璋罚为“徒吏”。后来被庞统和法正举荐给刘备,刘备很看重他,让他当了“治中从事”,快速晋升,成了刘备身边的红人,位列州、郡长官之上。但是诸葛亮感觉此人不可靠,说他“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听信诸葛亮的劝告,把彭羕改任为江阳太守。官位降低了,人也被派出成都,成了守护边部的一个小州的长官。

彭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马超不怀好意地对彭羕说:“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马超的意思是说,您的才能超拔群伦,主公一向很看重您,说您可以跟诸葛亮和法正并驾齐驱,怎么忍心让您去到边远地区的一个小郡去当差。这种做法,让我们大家既看不懂了,也感到很失望啊!

在马超的挑唆下,彭羕一时愤慨,顺势诋毁刘备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说是刘备这个老武夫(老革)糊涂了,出尔反尔,跟这种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在马超的进一步挑唆下,彭羕说出了下面这样一套话语:“君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这分明是要跟马超联合,共同谋反,想从刘备手里夺下四川。马超如果平日里表现得对刘备忠诚不二,彭羕怎么敢跟他讲这样的话语?

彭羕说完了,马超沉默不语,思前想后,觉得并不可靠,怕这件事情传出去,自己性命难保,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自己逃脱了罪责,彭羕却被关进了监牢。

根据在狱中写给诸葛亮的辨白信中所说,彭羕是因为自己一时被派外任,想不通为什么,所以才在喝多了酒的情况下说出了对刘备很不恭敬的“老”字。彭羕又把“我为其内,君处其外,天下不足定也”说成只是劝勉马超,并且自己勉励自己,于内于外,皆当尽力国家,为刘备争取天下做出各自所能尽到的努力。这分明是在狡辩,能瞒过诸葛亮这样的聪明绝顶的智慧人吗?彭羕同时还忽悠诸葛亮,勉励诸葛亮尽力王事等等。诸葛亮早就了解其人不甘久居人下的性格,当国家急切用人之际,也没有牵连马超,只把彭羕处死,算是了事。

刘备称帝之后,马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嫠乡侯。蜀汉彰武二年(222)病死,47岁。临死前给刘备写了一封遗书:“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祭,余无复言。”凄凄惨惨,哀哀切切。这种有如“鸟之将死”一般的“其鸣也哀”,并不能掩饰自己一生的乱人本性。假使马超能够活到诸葛亮之后,刘禅的蜀汉政权不必等到司马昭前来,早就覆灭了。魏延哪里有马超更不靠谱?而且就势力和影响而论,魏延也远在马超之下。马超一生,无时不在作乱,无时不想作乱,不管有没有机会和可能,在哪里都要“挑事儿”,总想暗算人家,跟吕布差不多。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