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 > 晋朝历史 > 史说《孤芳不自赏》(2):楚北捷其人: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之间游走

史说《孤芳不自赏》(2):楚北捷其人: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之间游走(2)

日期:2017-04-05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当时,两军在成都城外决战,战况惨烈,晋军战事不利,敌军的箭支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桓温不敢坚持,做出了退兵的决定,没想到,慌了神的击鼓军校,竟然昏头昏脑地敲出了进军的鼓点。

只是短暂的坚持,换来了敌军的崩溃。

灞上之战和枋头之战也同样如此,在距离敌人都城仅一步之遥的情况下,在敌军抵抗越来越歇斯底里的时候,桓温举棋不定,在必须冒险时,却出奇地畏缩,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最终导致了先胜后败。

所以说,桓温是人才,有战略眼光,但也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东晋多的是玩嘴活、嗑五石散的所谓名士,真正的行动派还是太少了。

桓温不能更进一步,还有一个人才的因素。

想当年,只会哭哭啼啼摔孩子的刘备,要是没有诸葛亮的帮助,很可能啥也做不成。

桓温在人才的招揽上其实做得不错,他努力打开门阀政治的垄断性,寻访隐士,重用中下级士族子弟,对新征服地区,从“行阵”、“亡虏”之内提拔贤良,收罗了一大批可用之才。

在桓温时期,最被公认的两大谋士,所谓“南安北猛”,南方的谢安,北方的王猛,却都和桓温失之交臂。

事实上,这两位牛人第一次出山,找的居然都是桓温。

在桓温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年过三十的王猛从隐居的华山上下来,心情澎湃地向桓温自荐,王猛侃侃而谈,桓温也觉得相见恨晚。

但是当桓温撤退时邀请王猛加入,却被王猛谢绝了。

谢安在四十岁之前一直走的是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的路子,名声很大,却始终拒绝朝廷的征召,他第一次“下海”正是加入桓温阵营,担任桓温的行军司马。当时,桓温同样的欣喜若狂,大有“谢安我有,天下我有”的赶脚。

但是,后来谢安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桓温,并在后来成为桓温的绊脚石。

人才的挖掘从来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桓温还缺少些什么。

桓温一直以为,简文帝死后,自己应该是一个“摄政”的身份,但是在谢安、王坦之等人的阻挠下,只拿到了一个“辅政”的资格。

桓温在进京祭奠简文帝之后,一病不起。

临死之前,桓温希望朝廷给自己加九锡,做到权臣的极致,但谢安以诏书写得不好为理由,前滚翻加后滚翻地反复修改,最终耗死了桓温。

这一年是公元373年,枋头之战后的第三年,这一年,桓温61岁。

再往后,桓温的儿子桓玄建立了桓楚政权,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总算是以皇帝的身份留名青史。

桓温希望流芳千古,但是大环境不好,自己的能力也有短板,眼光、胆魄、勇气都有所欠缺。

桓温也想遗臭万年,却缺乏一个枭雄的基本素质,太过谨慎,脸皮不够厚,心也不够黑。

唉,能力决定前途,性格决定命运。

这就是桓温,这就是楚北捷。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