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史风云 > 夏朝和东夷的冲突战争

夏朝和东夷的冲突战争

日期:2021-05-26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在夏朝统治初期,为争夺天下共主的宝座,夏与夷经过反复的政治较量,才最终确立了夏后氏以一国统领天下万国的领袖地位,使夏朝贵族国家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统一局面得到四百多年的延续。

关于夏初夷夏冲突的史事,文献记载主要有如下数端:

一是启益之争

《孟子·万章上》云:“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覲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日:‘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史记·夏本纪》所记略同。这是说禹曾将天下授益,无奈益的威望不够,禹死后得不到诸侯拥护,过了三年,只好让位于启,避居箕山。从此,出现了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儒家盛赞的禅让制寿终正寝。

但《古本竹书纪年》云:“益干启位,启杀之。”《楚辞·天问》云:“启代益作后。”《韩非子·外储说下》云:“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云:“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是说启成为国家联合体的首领,是通过武力获取的。

比较起来,可能后一种说法更近实情。从此,联合体最高权力的转移开始发生在同一家族之内。这是夏初在继统问题上夷夏之间的第一次冲突。

二是启伐有扈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当启即天子位后,“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甘誓》见于今文《尚书》,是一篇可信度较高的历史文献,但不曾言及有扈氏的族属情况。

《史记·夏本纪》说到禹的后裔之国其中有有扈氏,但《左传·昭公元年》说:“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把夏的观、扈同其他叛乱的异姓诸侯相提并论,说明有扈氏与夏禹并不同姓。据刘起釘先生研究,有扈氏不是夏的同姓部落,而是异姓的东夷少昊族的“九扈”,其地就是殷代的“雇”,即今郑州黄河北岸的原武一带。这样看来,在启益争统之后,东夷有扈氏与夏后氏又为此发生一次正面冲突。

三是后羿代夏

这次冲突的后果极其严重,致使夏的继统一度中断。《左传·襄公四年》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

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殪。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猹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殪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后羿为有穷氏之君,属东夷族,故称“夷羿”。

后羿废太康,相继立仲康与相,进而取代夏后相而为天子。但后羿耽于田猎,不理国政,最后被亲信寒浞所杀。寒浞亦不施德政于民,还灭了夏的盟国斟灌和斟寻。在夏遗臣靡与有鬲氏的帮助下,寒浞被灭,夏后相之子少康得以继位,进而灭了寒浞二子浇及猹所拥有的过、戈之国。这场夷夏冲突持续的时间较长,夏致“无王”竟四十年之久。

这三次夷夏武装冲突都发生在夏朝前期。自从少康灭寒浞重新成为天下共主之后,东夷诸部再也无力与夏对抗。帝相时,曾征伐淮夷、风夷及黄夷,且有“于夷来宾”。其时后羿还掌握着夏的政权,这些征伐活动表明东夷内部也存在矛盾和斗争,自身实力不免受到削弱。自少康复国直至夏朝末年,东夷各部一直臣服于夏,以“来宾”、“来御”的方式朝觐夏王,表现出夏之属国应有的政治姿态。

如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少康即位,方夷来宾。(帝芬)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帝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帝发)元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

又《说苑·权谋》载:“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职贡,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说明九夷各部不仅要朝觐夏王,而且自己的军队也得受中央王朝的调遣和支配,其自治权受到极大的分割与削弱,完全成为夏朝的附庸国。

从上述有夏一代的夷夏关系看,前期表现为夷夏间的对立与冲突,中后期夷人部落则完全变成夏的臣属国。但不管哪种情况,都是一个统一贵族国家内部发生的事。夷夏对立冲突在于争夺国家联合体的最高权力,夷人俯首称臣则是对夏后氏掌握国家联合体最高权力的认同与服从。因此,夏朝的夷夏关系单用东西对立是不能完全概括的,所谓夏朝统治包括夷人区域也只有从夏朝国家结构层面来理解,才能真正认清历史的本相。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