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特色是什么,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开灯之前,点灯才是元宵节真正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人生有很多痛苦。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却没了,接下来最痛苦的是假期还在,假期没了。
是的,我说的是元宵节。
说到元宵节,除了吃,最重要的是看灯。灯已经是元宵节的象征,甚至引申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烧”的典故。至于元宵节最常见的三种起源,汉武帝祭祀太乙说、汉明帝燃灯示佛说、道家三位一体说,都是从灯的角度来解释元宵节的起源。
但其实装饰灯笼的习俗比较晚。正如台湾省民俗学家王秋桂在《元宵节副刊》一文中所说,“各式各样的灯笼是元宵节的主要特色, 但在元宵节的发展历史中,灯笼是在隋代才出现的,隋代是元宵节的晚期节目之一,直到唐朝以后才被称为元宵节的象征。”
元宵节之前,点灯才是元宵节真正的习俗。
1.起初是火
文帝十七年,御史刘玉上书反对三俗。他告诉皇帝,这几年每到正月十五,老百姓都知道整天玩,不是叫朋友四处游荡,就是聚众游玩赌博,不仅浪费,而且男女混杂,有失斯文。于是,他要求皇帝颁布诏书,禁止一切不文明行为。
这是目前能看到的对正月十五最详细的描述。其中,刘玉提到,老百姓的节日习俗是“燃炬照地”,即当时的人们不点灯,而是生火。
事实上,直到清朝和民国时期,火仍然是许多地方元宵节的特色。
比如清朝的《锡金知识录》中提到,甘龙十七年的地方习俗是:十五元宵节,晚上砍断松树作为工资,架子留给简单的门,伴以鞭炮、银花、太阳灶、古建筑、锅。
1999年《永和县志》中提到:十五元宵节,灯笼映花,庭院放火,称为“夜火”。类似的习俗还有很多。
此外,关于元宵节起源的民间口头传说也能提供相应的证据。
湖南临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天鹅被猎人射伤,玉帝相当生气,于是打算派山兵下凡,在正月十五放火烧了所有的人和动物,为天鹅报仇。一个神仙姐姐很同情人类,就偷偷告诉了下界的人。
为了避免灭绝,人们在正月十五燃放烟花,挂红灯,假装地球着火了。不出所料,玉帝上当受骗,不再派山兵放火。从那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放灯笼,放烟花。元宵节就这样形成了。
在其他地方,有东方朔的宫女。虽然各地流传的故事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元宵节是为了制造人与人之间有火的假象而张灯结彩,燃放烟花。很明显,火是核心元素。
总之,点火是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是点火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换呢?
2.燃灯拜佛?
在中国的佛教经典中,中国东部的汉明帝被描绘成印度阿育王的中国翻版。很多人对夜梦王的典故耳熟能详,认为正是因为他的大力倡导,佛教才在中国生根发芽,大行其道。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下令全国在正月十五挂灯笼,以示对佛的敬意,也就是所谓的“燃灯示佛”,元宵节就这样形成了。
以上就是元宵节的由来,汉明帝的燃灯示佛论。但这种说法通常被认为是后人杜撰的。
史料来源为宋元时《隋·石光集》所引《释略汉法僧传》,其中“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为中国正月之望,意为神农大变月。汉明帝命焚灯,以示佛理大明。”但《中法传》通常被视为伪书。
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为了争夺信徒,开始互相撕扯。为了抢占理论高度,双方都进行了艰苦的创造。这期间,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伪书大量出版。道教最著名的是传说中的老骅梓胡静,《中法传》是佛教编撰的伪书之一。
除了燃灯示佛的故事不可信之外,据吴超先生考证,汉明帝夜梦金人的说法恐怕也是后人所附,因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大概是在西汉末年,而根据后汉的记载,明帝的弟弟刘婴是皇室中最早信佛的人。连刘英自己都不太懂佛教。他只是把释迦牟尼当一般神仙来拜。
然而,转折点又来了。虽然字不对,但是看花灯起源于佛教恐怕是真的。
3.从火到灯
佛经中随处可见燃灯示佛的理论。
据《莲花经》记载,释迦牟尼生前明确告诉弟子阿南,希望他死后,信徒们能为自己设立一个七天七夜的供养会,供养的方式包括“各种灯”。另一部佛经《如来泥经》中提到,佛陀涅槃后,信徒将他的房子放在黄金商盛开的金床上,然后“天人散中国艺妓乐,绕城走火燃灯,足有十二里”。
显然,就佛教而言,燃灯祭佛是释迦牟尼自己的意愿,属于正统教义。据唐玄奘《西域记》记载,燃灯拜佛的时间是中国的正月十五。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随着不断的动乱和胡人进入中原,佛教发展迅速,远远超过道教,成为信徒最多的宗教,上层社会也迅速信奉佛教。基于此,许多佛教习俗逐渐被吸收融合,成为中国本土的社会习俗。元宵节就是一个例子。
元宵节习俗的早期历史记录出现在杨迪时期。自诩为文学大师的杨迪皇帝曾写过一首诗“正月十五,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中写道:
法轮在天转,梵音从天来。
树被万灯照,七枝花开。
月影凝水,春风含夜梅。
移动金色的土地,为光滑的桌子计时。
诗中提到的“法轮”和“梵天”显然是佛教术语,这表明在杨光看来,元宵节的习俗源于佛教。类似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唐代诗人崔晔的《元末夜六首》:
“神灯,佛火,百轮床单,刻有七宝图形;在阴影里,我听见金口说,空如散玉。”
在这里,作者把元宵花灯和佛火看成是一样的。
如果说杨迪统治时期是元宵节习俗的开端,那么它的最终形成则发生在唐朝。
李旦在唐睿宗期间,一位名叫森婆陀的佛教徒给皇帝写了一封信,要求在元宵节点三天三夜的灯,皇帝批准了这个请求。之后,玄宗即位,再次下诏,十四、十五、十六日燃灯,认为是固定模式。
就这样,元宵节成了接下来一千年的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创版权受到任何侵犯,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古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