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相传,很久以前,凶猛的鸟兽到处袭击人,人们组织起来猎杀它们。结果神鸟不小心闯进了世界被射杀。天帝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放火烧地作为惩罚。上帝的女儿不忍看到无辜的人遭受这场灾难,所以她偷偷来到这个世界上告诉人们这件事。人们听后都吓得不知所措。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正月十四到十六,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放着烟花,看起来天上人间都着火了,希望能骗到天帝。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开始挨家挨户,把消息从一个传到另一个,让大家做好准备。正月十五晚上,山兵们看到世间有火,以为是熊熊烈火,就如实告诉了皇帝,皇帝信以为真,于是天下百姓都逃了出来。从那以后,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摆灯笼、放烟花来纪念这一天,于是就有了元宵节。
相传,据考证,早在汉文帝时期,正月十五就被定为元宵节。同时太乙神的祭祀活动也是在正月十五,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崇尚佛教的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教,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皇宫和寺庙里“燃灯示佛”。因此,随着佛教文化的扩张和道教文化的加入,正月十五晚上烧灯笼的习俗在中国逐渐扩大。但是汉代的元宵节只有一天,到了唐代却变成了三天,到了宋代变成了五天,到了明代就更夸张了。明朝人会从正月初八开始点灯,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晚上,持续十天。
元宵节是中国汉文化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的元宵节,但无论灯笼和烟花如何变化,元宵节的古老传统习俗仍然未变。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