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这个名字从何而来,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吃月饼,但是你知道月饼是谁发明的吗?事实上,经过仔细计算,月饼的历史可能比中秋节还要长。中秋节在北宋被正式定为节日,月饼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月饼的发明和杨贵妃也有关系。这一次,我们来说说唐朝杨贵妃是如何让月饼流传至今的。事实上,中国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看来古人也很重视“食”。看来“民以食为天”是真的。
中秋节,按照传统,在这个晚上,我们中国人想要一顿团圆饭和月饼。无论南北东西,除了一些礼仪和烹饪,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知道月饼的起源吗?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到了魏晋时期,有“告诉尚书镇牛惑,中秋黄昏,穿微衣渡河”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太宗书》记载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与元旦同名。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太史饼”以纪念太史文忠,是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核桃,为月饼添加了辅料。这时出现了一种以核桃仁为馅的圆饼,叫“胡饼”。唐朝时,民间已经有了从事生产的面包师,首都长安也开始出现蛋糕店。
“月饼”这个名字据说来自唐贵妃。中秋的一天晚上,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觉得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抬头看明月,心中澎湃,随手扔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北宋的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俗称“小饼”“月圆”。苏东坡有句诗说:“小饼如嚼月,内有酥悦。”宋代文学家周觅在《武林外传》中最早提到“月饼”这个名字,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经历。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逐渐在民间流传,并成为一种传统而固定下来。据史书记载,当时朱元璋率领红巾军反抗元朝的暴政,同意在8月15日造反,并把纸条放在月饼里传达消息。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起初,月饼是用来祭祀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品尝月饼作为家庭团圆的象征,月饼逐渐成为节日礼物。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