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何会被称为"鬼节",中元节有什么禁忌吗
中国人讲究认祖归宗,从不会忘记基本面。因此,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中就有一个内容,那就是祖先崇拜。怎么崇拜?很简单——牺牲。
目前涉及祭祖的传统节日有四个:除夕、清明、重阳节,还有一个中元节。不用说,前三个是众所周知的。
和他们相比,中秋节的感觉差了一点。至少,这个传统节日没有那么喜庆,甚至有点冷。
中秋节起源于道教,是为了祭祀祖先和已故的亲人。根据道教五祖的说法,7月15日,地狱将打开鬼魂的大门,所有的鬼魂都可以回到这个世界。
当主的灵魂回家时,主孤独的灵魂四处游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向灵魂献祭,道观也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来供养死者。所以中秋节又叫“鬼节”,老百姓甚至用“七月半,鬼门关开”来形容中秋节。
其实在中秋节形成之前,先秦时期就有祭祖的传统。当时古人认为五谷丰登是因为祖先显灵,祖先祈福,所以他们会在七月中旬举行祭祀,向祖先报告当年的收成,然后祈祷来年能继续得到神灵的祝福,获得丰收。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带来了玉兰节。佛经中有一个“木莲救母”的故事,说的是7月15日,佛寺举行玉兰盆会,帮助木莲,救死扶伤在地狱受苦的母亲。
然后,南北朝统治者非常喜欢“木莲救母”中的孝道观念,于是大力宣传玉兰节,并将其变为民间节日,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儒家和道家“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道教的中秋节是在玉兰节的影响下诞生的。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结合佛教、道教协会和秋后祭祖的传统,将7月15日定为固定的日子,专门用来祭祖、祭拜和祈福。唐朝时期,道教兴起,“中秋节”正式确立为这个节日的名称,沿用至今。
当然,中秋节也有许多民俗和讲究。比如祭祖那天,人们相信祖先的魂灵会回家祭拜,所以要提前准备好各种祭品,沿路焚烧。
人们担心他们的祖先在地下生活得不好,所以他们会烧掉各种有意义的纸袋,送给死者。当然,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把其中一些烧给各行各业的鬼魂。中秋节在户外烧纸烧香,其实是“晚年”的精神延续。鬼虽然属于别人家,但也可以被人崇拜。
在其他地方,中秋节有燃放河灯的习俗。人们希望通过河灯的光,可以帮助祖先照亮道路,这样就不会出错。
此外,民间还有很多禁忌。例如,中秋节期间,人们不允许在晚上旅行,喊名字,拍肩膀等。这些看似迷信的做法,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节日的特殊性。祭祀活动一般在晚上举行,比较容易吓到别人,尤其是小孩子。
其实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过年很多意义。但是不管怎么变,文化的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尊重祖先,崇尚孝道。
以上就是有关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所有内容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欢迎广大小伙伴们关注故宫历史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