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马面裙简介

马面裙简介

日期:2022-07-29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迪奥抄袭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没有标注灵感来源,而且宣传为“迪奥标志性廓形”,风波发酵两周多后,迪奥始终保持缄默。从一开始只下架中国区域内的抄袭商品、宣传中绝口不提对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借鉴、直到现在还没有对相关事件发表任何声明或致歉,甚至关闭了迪奥官方账号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的评论,如今已经有很多留学生组织游行抗议,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马面裙。

什么是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中国古代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外裙门有装饰,内裙门装饰较少或无装饰,马面裙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风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但它的“马面”结构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

“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但马面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因为宋代的裙子已经具有马面裙的马面形制了。

旋裙是宋代女子为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孟晖在《开衩之裙》中道:“此类宋裙乃是由两片面积相等,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时,两扇裙片被部分地叠合在一起,再缝连到裙腰上。一些出土的文物也有马面裙蛛丝马迹,如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就有马面裙的影子。

宋代的旋裙发展到明代,逐渐形成了马面裙。明代成化年间,京城人士都喜欢着马面裙。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只是不同的阶级,马面裙的质地、装饰和色彩都有着严格的区别。只是这时并无“马面裙”之名,裙式简单且未定型,色彩秀丽,整体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清代马面裙在继承明代裙式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衍变逐渐发展成为清代汉族女子的日常着装,成为了清代女子的标志性裙式。马面裙在清代发展最快,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结构风格,是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20世纪初,清政府逐渐崩溃。民国初的马面裙在风格上仍然继承发展着清代那宽松的款式、明朗的色彩和复杂的工艺,而这一切都在逐渐锐简,慢慢由富贵走向了衰落。

传统的马面裙都是平面围合式结构,因当时布幅较窄,单幅面料宽度不能满足褶裥余量,所以常以多幅拼接。现代面料幅宽比较宽,单幅宽度也能满足需求。按照传统布幅计,可以裁6幅50~60cm宽、腰线到脚踝处长的布片,三三拼合成两大片作为两个裙幅;也可以按照现代的布幅,取150~180cm宽、裙长相同的两片布。将每一份大布片两端各留出35~38cm的裙门,中间剩余部分做成褶裥,褶数可4-11个不等,褶子可压成活褶(可用胶带固定或者预缝一下),也可以缉缝。打褶后,每片裙片的宽度变为(腰围+裙门宽×2)/2。将打好褶裥的两片裙幅裙门处叠合,仅在腰线处固定;然后上好裙腰,同时缝好系带。通常,裙子的褶子是靠裙腰的缉缝固定的,裙腰以下的褶是不固定的。熨烫整理。至此,一件马面裙便缝制完毕。

马面裙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格式,如月华裙、百褶裙、襕干裙、凤尾裙。其不仅在过去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如今的汉服文化圈也十分流行。因其色彩艳丽、形制多样、符合现代人审美、能够较好的修饰身形、可改良空间大,目前已有不少现代汉服设计者尝试对其进行改良,使其更加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

那么,迪奥该款长裙与马面裙有多像呢?

马面裙子有几大特征:一,由两大片裙片组成,裙片交搭共腰,每片腰侧有相对的褶裥;二,裙片不缝合;三,共有四个裙门;四,有合抱褶,即胯部的褶子是对开的。迪奥的秋季新款长裙全部都可以一一对应上这些特征。两款裙子的特征几乎完全重合,在这种情况下,迪奥还敢宣传这是他们“标志性廓形”!

裙型本身无版权,但迪奥将该款秋季新品标为“原创”“标志性廓形”,就可为这款与马面裙极其相似的裙子申请专利。一旦申请专利,原本作为先者的马面裙,就变成了“抄袭”的后者。原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马面裙,摇身一变成为了迪奥“独有”的知识产权。

接着便会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原本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的中国设计师在设计马面裙或者带有马面裙相关元素的服饰时,很有可能面临“抄袭”迪奥的侵权风险。而迪奥成为了马面裙的真正主人,被其所用,为其牟利,甚至倒过来限制中国时尚行业对传统服饰元素的利用。在发现有其他设计师使用该元素时,迪奥完全可以举起法律的“大棒”,获得一笔巨额赔款以及再度声明一种原本不属于他的时尚元素的数十年的独享权。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