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皇帝微服出行如何证明身份

皇帝微服出行如何证明身份

日期:2022-06-30 编辑:hez 来源:网络

如今想识别一个人的身份,只需身份证即可,可是在古代,信息技术没有这么发达,别说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就连画像技术还要看画师的画工是否精湛。一个简单的例子,古代皇上微服出访遇到紧急时刻他怎样才能证明自己身份并且别人相信呢?

皇帝微服出行如何证明身份

古代信息可没有现在这么畅通发达,别说老百姓不认识皇帝,就算很多地方官员这辈子也没见过皇帝的真容!

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发生过这么一个事,有个江湖骗子在江南冒充康熙帝的三皇子,与当地官员勾肩搭背吃喝玩乐,堂而皇之地招摇撞骗。关键是骗的都是当地政府官员。后来在一个京城官员外出办公室才将这个骗子绳之以法。由此可见一斑!

在许多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下面这样的情节。皇帝想要体察本国民情,但又担忧身边的人弄虚作假,于是自己到外面去寻找真相。他们脱下龙袍,换上平民服装,带上三两个随从,秘密出行,来到民间探访民情民意,查巡疑难案件。如果遇到横行霸道的贪官污吏,就亮明身份——那种瞬间将坏人吓到跪地求饶的感觉,让观众感到非常酸爽。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是不能每日都往外跑的,只有当遇到某个时期的太平盛世,或者是国事、朝政没有那么繁忙的时候才可以出来走一走,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微服出巡”。另外,皇帝们微服出巡的日子不会太久,因为民间的人普遍没有见过皇帝,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而皇帝长期呆在民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看到这里一些小伙伴可能会有所疑问,既然老百姓们都不认识皇帝,那么当皇帝在微服出巡时遇到危险又该怎么办呢?该如何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身份?

据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赐黔首里六石米,二羊。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米石千六百。”说的就是秦始皇曾微服私访,当时还曾经来到首都咸阳,私下查探民情,身边只带着几个随从,可能当时一不小心露了富,结果遭到盗贼尾随,不过大内高手可不好惹,直接击杀了盗贼,保住了皇帝,那次算是有惊无险,没有亮明身份,也没闹出什么麻烦。

其实如果皇帝有想走访的需要,也会令身边人准备好御用的印章,玉玺或者腰牌等等证明文件。这些物件在古代绝无仿制的可能,普通人别说仿造,就连见都没见过。如果真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诛九族的谋逆大罪,地方官大多也没机会直见龙颜。

在隋朝以前,官员的任命都是其他高官推举,而科举兴起之后才有这殿试的环节,候补官员即便有机会见皇帝一面,也得站得远远的,匍匐在地不能抬头,看见了也未必有印象,所以如果皇帝私下走访民情,这些随身的证明文件就非常重要了。

当然,除此之外皇帝出宫即便不愿暴露身份,也可以拿出其他证明文件。例如路引,明朝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百姓远离居住地就必须找到当地官府开具证明文件,这就叫路引。说白了就是类似离乡证明和通关文牒一类的东西,''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这种证明文件直到清朝时仍作保留,如果是更早一些的帝王,也可以携带虎符,虎符是将领在外领兵的证明文件,一半给带兵的将领,剩下一半则在皇帝手中,而官员如果外出也有自己的随身信物。

唐朝时鱼符是官员用于证明的信物,到了清朝,外出办差的公务员会携带腰牌作为通行证,古代僧人卖出也有官府发给的度牒,上面记录着出家的时间等信息,“僧尼依前令两街功德收管,不要更隶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给牒。”,所以皇帝想出宫,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完全可以携带这些信物伪装身份,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证明。

不过九五至尊离开皇宫可不是小事,一般情况下皇帝不愿意冒风险,虽然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比起江山万万年,体察民间疾苦实在算不得什么,皇帝一旦离开宝座,风声透露出去,在政敌环伺的朝堂就像绵羊丢进了狼群,想早点接班的皇子,到早些年落选的王储,还有一些地方豪,强搞不好就会闹出大事情,所以皇帝大多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皇宫,如今拍的大多数清宫剧动不动就康熙微服私访,大多都是后人附会罢了。

在明朝以前,政务可以由宰相处理,皇帝大可不必操心,只需要负责大政方针,国家战略,到了洪武年间,朱元璋废除宰相自己大权独揽,后来的子孙有样学样,就更没机会亲自到民间玩一玩儿。高度的君主专制让皇帝24小时被拍在龙案上,一刻不得闲,清朝的皇帝更是勤政,皇子们从生下来便天天读书,好不容易熬出头,坐上了龙椅,每天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隔几天的朝会,还有后宫诸多佳丽,哪有时间跑到民间与民同乐呢?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