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并行厂卫机构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并行厂卫机构

日期:2022-04-12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

厂卫

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明朝勋贵凋零,厂卫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再也无力压制日益庞大的文官利益集团,尽管后面几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复厂卫,但由于勋贵系统缺失,无法像以往那样严密监视文官集团,导致文官利益集团不断败坏国事。到天启皇帝病逝时,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文官的怂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监魏忠贤的同时,也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厂卫系统,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厂卫沦为“大汉将军”,几乎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直至南明灭亡也无力回复。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国内外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皇帝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的机构。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厂卫用刑非常残酷。一种是廷杖,名义上是皇帝在朝廷上刑责官吏,由司礼监监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换一人,初期仗数满而停刑,后期至打死为止。正德、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受刑官吏二百八十人,当场打死二十八人。刘瑾当权时使用重三百斤的立枷,几天即将受刑人压死。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拷问犯人的刑法五毒备具,是明太祖时建立的诏狱。其后亦由宦官负责。到魏忠贤时,又设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天启(1621~1627)年间,东林党六君子,就都是死于厂卫的秘裁。厂卫还派人侦伺官吏。东厂还拥有一些土地庄田,岁收子粒,有的为修理刑具之用。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专权的宦官,大多倚靠锦衣卫、东厂、镇抚司狱等类带有特务性质的专设监察机构,不断陷害、诬杀正直大臣,多用酷刑,魏忠贤的狗腿子们,拷掠杨涟、左光斗等正直官僚时,械、镣、棍、拶、夹棍,五毒俱用,血肉溃烂,即是一例。这也使明代后期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的暗淡。

东厂

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锦衣卫

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由于明朝的影响力,越南后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设有锦衣卫。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