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古代政治家的市场智慧

古代政治家的市场智慧(2)

日期:2017-04-04 编辑:阿名 来源:网络

   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旋又外调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江宁知府。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王安石认为宋朝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初登上政治舞台时,王安石就显露了超人的政治才华。

   北宋庆历七年(1047),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春天下到秋天,形成了严重的涝灾,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叫苦连天,啼饥号寒。

   面对罕见的灾情,政府不能不作为。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但有一个官员,和其他官员的做法大相径庭,他就是王安石。其时,身为鄞县(今宁波)知县的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

   天灾未去,又来“人祸”。鄞县顿时民怨沸腾,老百姓们无不大骂王安石。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来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如此领导,不遭人骂才怪呢。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义愤填膺,火冒三丈。只因碍着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闹得不可收拾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当时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赈济多年。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3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的米价和断线的风筝一样,很快窜到了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成了人间地狱。

   谁也没想到的是,鄞县境内却米粮充足,人民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鄞县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鄞县。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给银两救助。

   后来,鄞县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了1500文一石。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也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也能承受一时。

   原来对王安石恨之入骨的杭州知府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是奇才,自己差点儿冤枉了他。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每石3500文。

   对利益趋之若鹜的商人们一听,高兴极了,纷纷竭尽所能,马驮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终于度过了这一劫。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