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京剧《樊江关》是什么故事

京剧《樊江关》是什么故事

日期:2022-02-17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樊江关这出戏又称为“姑嫂比剑”,薛金莲、樊梨花这对姑嫂(刀马旦饰演),对于出兵时间点有不同的看法,心急的薛金莲出手去打统兵元帅樊梨花,引发轩然大波,两个刀马旦互不相让,演出热闹的一场戏(刀马旦通常饰演女将,造型是头戴翎子、穿蟒扎靠)。

唐太宗率领薛仁贵御驾亲征,被困在西辽锁阳城。柳迎春(薛仁贵之妻、也是樊梨花的婆婆)奉圣命到樊江关,调派樊梨花带兵前来救驾,这出戏就从这里开始演起。樊梨花正要点动人马,正好薛金莲押粮草来到樊江关。薛金莲以‘趟马’这套舞蹈动作出场,显示其武功高强、身手灵活。樊梨花不敢怠慢,在“吹打”的音乐中,礼貌相迎。礼敬小姑,为的是建立良好的关系。何况樊梨花新嫁入薛家,很多薛家的习惯,还得靠小姑指点,她渴望得到自家人的支持,这也是一种“先安内再攘外”的意思。

可是薛金莲却不这样想,薛金莲看到桌上父亲薛仁贵的求救信,认为嫂嫂樊梨花不积极出兵,拖拖拉拉的延误军情,父亲的命可能都会不保。她很不高兴,先是言语挤兑,继之动起武来。薛金莲直爽的个性,不能忍耐,不考虑后果,闹起了矛盾,这岂不是浪费更多的时间。

樊江关介绍

在舞台上“对剑”这一场却是美的展现,让观众看得眼花撩乱、美不胜收。两人戴七星额子(有许多绒球的帽子)、插翎子、扎靠(樊梨花扎硬靠、薛金莲穿软靠或改良靠),铢两悉称,各显神通。剑是短兵器,打法优雅,一招一式,娴熟精美,是一种看了叫人难忘的武术式双人舞蹈。

特点

艺术总是让人喜闻乐见,原本两个女人因意见不合、倔强别扭相持不下的僵局,这会儿却化成美丽的舞蹈,吸引人专注观赏。观众看得忘我,无形中这出戏已提供一个“戏剧性”提升心灵的经验。假如在实际人生中遇到拂逆,我们也能用戏剧美的、耐心的眼光来面对,那个横亘在心的不好的感觉很快的就会烟消云散。

最后柳迎春闻讯,急忙跑出来呵止,戏里为了平衡情绪失衡的天平,故意让樊梨花负气收回发兵救援的将令,薛金莲无奈,只好再三向嫂请罪,最后姑嫂言归于好,同往解围。开始的冲突变成祥和,观众享受了人际关系从紧张到轻松的神奇过程。尤其编剧者能在惨烈的战争背景中,闲来一笔,写了一段人性温馨的家庭喜剧,真是举重若轻的手笔。编剧者让我们相信:两人同心,其利断金;樊梨花、薛金莲两人前嫌尽弃,携手同心,她们一定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词源

该又名《姑嫂英雄》、《定阳关》,京剧传统剧目。讲述的是唐太宗、薛仁贵被困,柳迎春奉旨到樊江关调取樊梨花解围;薛金莲后至,怪樊不即刻发兵,言语失和,姑嫂反目,几至动武。柳迎春闻讯,怠出呵止,樊负气收令,不再发兵。薛无奈请罪,姑嫂和好, 同去解围。

据齐如山先生介绍,在一次义演中,大轴子是谭鑫培,倒第二是杨小楼,倒第三是梅兰芳与王蕙芳的《樊江关》。那天适逢梅兰芳还有三处堂会戏,一时赶不过来,于是当倒第四演完,就由杨小楼提前上场,梨园行都以为后面有杨小楼、谭鑫培的戏支撑,梅兰芳不来也算不了什么。那知道杨小楼一出台,观众硬是不干,大声叫嚷:“梅兰芳非来不可,不来就得退票。”于是管事的赶忙借了一辆汽车,把梅兰芳接来。幸而那天梅兰芳虽有四出戏,但都是《樊江关》,在堂会中演完,也没卸妆,围上斗篷就匆匆赶来上台演 出。那天苦了杨小楼先生,整出戏竟在人群喧嚷中草草唱完,抵不过梅兰芳的影响和叫座能力,也感到极为难过。

戏曲评论家张聊子先生看了梅兰芳那次演出义务戏 《樊江关》后有如下评述:“梅郎扮薛金莲着绣花短袄和垂丝小甲,腰横宝剑,足踏蛮靴,头戴珠冠,双垂雉尾,更披一五色迷离宝光闪灼之斗篷,结束新奇,令人爱杀。跑马舞剑两场最为精彩,如玉树临风,朝霞散绮,珠光剑气,盘舞一团。与樊梨花枪白一场,俨如娇惯小姑可笑可爱,末后向老夫人处膝行请罪,并学鸡鸣, 一种温柔婉媚之态尽收眼底。又王蕙芳扮演樊梨花,璧合珠联,更能增色。”由此可知梅先生当时之盛名。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