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国古代粮仓史

中国古代粮仓史

日期:2022-01-14 编辑:风音 来源:网络

古代有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之说。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古代,粮食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国家头等大事。在古代,农业生产主要“看天吃饭”,为了防止因天灾导致的饥荒,国家逐渐建立起粮食仓储制度,粮仓的建立是历朝历代的大事。

据史料记载,大规模建仓储粮始于汉代初期。秦朝灭亡以后,汉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政策,加之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为了更好地储存这些粮食,大规模的粮仓也随之建立。

在古代,粮仓主要分为常平仓和义仓。常平仓始建于汉代,它的基本运作流程是,丰收时粮食比较便宜,国家就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买入粮食,避免谷贱伤农。等粮食歉收时,国家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抛售,抑制粮食价格上涨,防止饥荒发生。

义仓的出现晚于常平仓,但也始于汉代,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在隋唐时期兴盛。义仓是由地方所设立的粮仓,和常平仓不同的是,常平仓通常是运用官府的资金进行粮食和实物囤积,而义仓是在官府的组织下,按人头和田亩抽成进行征收和采购。

宋朝义仓最初在963年由皇帝下旨建设,地方官员控制。同唐朝时一样,义仓粮食主要通过土地附加税的方式征收或采购。

到了明朝,大多数社区义仓又改称社仓。1529年,明朝中央政府下令各省建立农村粮仓,每25-30名农户为一组,由“正直的富户”担当头头,每个头头配两位合适的助手管理粮仓。纳税者有义务存入与其应纳的土地税比例相应数量的粮食。

清政府对粮食仓储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调整。顺治初年,清朝就明确规定,在各府、州、县设常平仓,在市镇设义仓,在乡村设社仓。此外,在东北地区还增设了旗仓和营仓,或以便民,或以给军。

清政府对负责管理这些粮仓的官员要求十分严厉。康熙四十三年确定“州县仓谷霉烂者革职留任,限一年赔完复职;逾年不完,解任;三年外不完,定罪,著落家产追赔”。

乾隆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又增设了县仓、学仓和留养局。据深州地方志记载,深州旧有五局,后增至十二局,“有仓之村皆有局,留养局皆傍大道,以养他州县之流移者”。

咸丰同治时期,各地粮仓建设逐步走向衰落,虽由当地政府屡次修缮,但由于战乱、水患、地震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大多遗弃无存。也正是因此,修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并保存至今的盈亿义仓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