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唐朝茶道

唐朝茶道

日期:2022-01-07 编辑:流萤 来源:网络

唐代茶道历经东晋到南北朝的饮茶文化积淀,大唐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对高度发展与社会安定,为唐代各种茶道类型号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根据对茶道活动目的、特点及茶道思想的分析,唐代茶道类型,可分为以释皎然、卢仝为代表的修行类茶道、以陆羽为代表的茶艺类茶道、以常伯熊为代表的风雅类茶道三种。

细观《茶经》,基本上是一本古代茶叶的百科全书,陆羽不但研究茶的自然科学属性,还非常重视研究茶的饮用。如煎茶过程、茶具与水对茶汤质量的影响等,而近代茶叶科学研究者多研究茶树品种、栽培、加工、贮藏、茶叶内在生化物质的变化等如何把茶生产好的问题,须知好茶还须用好的沏泡方法,才能更充分地显现和领略茶的魅力。

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尽地阐述了唐代饮茶方式的主流,对茶的采摘、制作、饮用进行了细化,其煎茶方法为:炙茶、贮茶、碾茶、罗茶、择水、烹水煎茶(一沸调盐叶,二沸时出一瓢水、环激汤心、量茶末投于汤心,待汤沸如奔涛,育华)、分茶至各茶碗,使沫饽均分。

与南北朝时期饮茶的不同,表现在由汤活改为煎茶,调味料由葱、姜改变为少量盐花,以及对影响茶汤品质各方面因素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如开始认识不同水质对茶汤质量影响,不同沸水程度对茶汤质量的影响,不同产地茶碗对茶汤汤色的影响等。这些均体现了陆羽穷究天地奥秘的执着追求精神。陆羽对茶学、茶事各方面的深入探索与宣传,为茶艺类茶道和风雅类茶道的形成尊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使它们具有了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唐朝开始,我国的茶道文化初步形成,大致认为三类:修行类,风雅类和茶艺类。

修行类茶道的特点是,饮茶环境清静,讲究独自饮茶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以饮茶作为益思,参禅,修行的途径。随着饮茶数量的增加,饮茶的感受从生理到心理再到心灵,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修行类茶道以释皎然,赵州禅师为代表,以引退,出世思想为主。

风雅类茶道的特点:把饮茶的物质享受与饮茶活动中的文化艺术享受相结合,使饮茶活动成为具广泛观赏美,富含文化艺术气息的饮茶活动。风雅类茶道以入世的王公贵族如常伯雄,李季卿为代表,注重饮茶的物质文化享受。

茶艺类茶道的特点是探究一切影响茶汤品质的因素,使茶汤品质发挥极致,以此体现人文精神。茶艺类茶道流派以陆羽为代表,以茶艺映照人文素养,体现人对世界事物至理玄妙的理解与洞察把握能力。

茶道思想

《茶经》“五之煮”载:“其味甘,茶也,不甘而苦,茶也;啜苦咽甘,茶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有此光辉而灿烂的一页,令人油然而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敬仰之情。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倡导“以人为本”,提倡人文精神的现代社会,至今仍然缺少依据茶汤品质类别而分别命名的产品。依据茶汤质量分门别类地引导人们重视茶叶的炙焙、煎煮、沏泡、冲点、品饮技艺,为茶艺类茶道思想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陆羽《茶经》中的哲学意蕴与人文精神

陆羽《茶经》“三之造”中“伊公羹、陆氏茶”及金木水火土王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内涵, 揭示了中国文人雅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以及朴素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陆羽以“陆氏茶”喻作“伊公羹”,虽说艺茶似烹饪,还包含了以艺茶精研事物至理,融会贯通,金、木、水、火、土茶调配得法,可煎调出好茶汤,与治理国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一样的道理。商时的伊公以烹饪美味羹汤而闻名于世,他以“烹饪美味羹汤需调配各种配料,掌握恰当火候”为例子阐述了治理国家也需运用各种人才,人尽其才,如正确处理金、木、水、火、土的关系般妥善处理、协调各种人、各种阶层的关系才能治理好国家的道理。

对八卦与金、木、水、火、土的认识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精粹,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化万物,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揭示了世界万物及至宇宙变化的至理。各事物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只有认识、遵从自然规律,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艺茶小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研修茶道而达修身养性的境界由此可见。

《茶经》中有对煎茶用“ ”的记述:“长其脐以守中也”,借艺茶之道,喻示人和一之道:人以守中和为中庸则是道德之最为正当者。

煎茶活动中的规范思想在《茶经》中也得到了全面的强化与进一步的细化。如煎茶器具是二十四器,在何种情况下可省略某某茶器具,但在城邑之中、王侯公犹卿之宅,若“二十四器”缺一便不能称为品茶了。又如茶器形状和材质的规范、饮茶活动过程的规范等。

鉴水体现人文精神

陆羽认为煎茶用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张又新评水有二十等,刘伯刍评南零水第一、惠山泉第二、虎丘寺朱水第三等,此外尚有煮水程度“一沸、二沸、三沸”,以上流等,历代文人雅士多有穷究水、茶叶、茶器具以前一切影响茶汤品质因素的传统。如《茶经》有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认识到人们所研究的大都不得是表面的事物,对极细微事物的区别,对极玄妙事物的把握能力,所映的是人类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能力、掌握程度。

饮茶之道中的这些哲理思想与人文精神丰富了茶道思想内容。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4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