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标签大全 - 今天是 历史年表 - 历史上的今天 古宫历史网(www.GuGong.net)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探寻解密历史秘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

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

日期:2023-11-09 编辑:小智 来源:网络

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可能已经学过一些历史知识,但是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课本范围。历史中有无数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今天,我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的历史知识,赶快来看看吧。

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

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

《王粲的诗文风格与传世名作》

自东汉后期开始,上流社会中流行着一种品鉴人物的风尚,其中王粲被誉为卓然高枝的七子之一。然而,七子各有风格,不宜用一两句话概括其特质。王粲的作品可以清晰地分为前后期,前期生活不稳定,但诗文更出色;后来归曹操,成了御用文人,文风变得四平八稳,修辞更为讲究,但情感表达变得单调、收敛。

王粲最为传诵的作品《七哀诗》和《登楼赋》,都写于前期。其中,《登楼赋》如此有名,以至“王粲登楼”成了一个典故。元代文学家郑光祖甚至在其《醉思乡王粲登楼》中表达了比王粲原作更沉郁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身世和精神上的飘零感。这种飘零的抒写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境遇的表达,因此这篇小赋在千载中为人吟诵不绝,即使心志与王粲有所不同的人,如郑光祖,也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因此王粲的诗文风格和传世名作,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他最为传诵的作品《七哀诗》和《登楼赋》,都写于前期。《登楼赋》如此有名,以至“王粲登楼”成了一个典故。元代文学家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还写过一部《醉思乡王粲登楼》,其中登楼一折里的不平之气,甚至比王粲的原作还要沉郁,比如“怎肯与鸟兽同群”,就是王粲的赋里没有的。王粲《登楼赋》,虽有“惧匏瓜之徒悬”的功名心,然而真正感人的,是写出了令人“盘桓以反侧”的飘零感,这种飘零不仅是身世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通境遇的抒写,所以这篇小赋在千载中为人吟诵不绝,哪怕是心志与王粲有所不同的人,如郑光祖,也能在里面找到共鸣。

王粲不仅“文若春华,思若涌泉”(曹植《王仲宣诔》),作为文学侍臣绰然有裕,而且他“博物多识,问无不对”,作为顾问之臣也很称职。魏国初建之时,他曾与卫觊共同主持了草创朝仪、重修制度的重要工作。又据《三国志》本传注引挚虞《诀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绝无玉珮。魏侍中王粲识旧珮,始复作之。今之玉珮,受法于粲也。”可见他对服饰文物亦颇有研究。总而言之,自从归附曹操以后,王粲的人生价值总算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诗人早年流离,壮岁鞅掌,原本就孱弱的身体已经不起鞍马劳顿与疠疫的侵袭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王粲病逝于伐吴途中,终年41岁。

王粲才兼众体,一生著述颇丰,“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在俞绍初校点的《王粲集》中,还增收了书、颂、铭、赞和七释等多种文体。又据《隋书·经籍志》所录,王粲还曾有《汉末英雄记》八卷行世。

然在其时,他主要是以诗赋见长。曹丕一再赞赏他的辞赋,钟嵘则将其诗列入上品,刘勰称他为“七子之冠冕”,更是着眼于诗赋两端。今天如就其传世作品而论,最能体现时代精神而又代表建安文学艺术水准的,当首推《七哀诗》与《登楼赋》。诗人生前的穷愁之言,为他树立了死后的不朽之名,这大约是王粲本人未曾料及的吧!

王粲归曹之后,一半心思在与友朋诗酒唱和,另一半,也许是多一半,用于朝廷政治。他的地位只是侍从文人,但在那个时代,这一职业险象环生,他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他写了大量的应制之作,曹操进封魏公的时候,群臣劝进,但邺下文人中间,劝进的只有王粲一人。有人说他“躁竞“,或与此有关。

说到”躁竞“,《三国志》里保留了一个细节。王粲初归曹时,虽然常在左右,曹操却不怎么尊重他。某次一个同僚独见曹操,聊到半夜,王粲便盯着他问:你们聊什么来着?这个人笑着说,天下事多得很,一时也说不尽,你白天还有机会。不过王粲毕竟有才学,渐渐地官也作上去了。在建安七子中,他是官位最高的一个。

王粲参与制订礼仪制度,是他在朝廷中地位的一个保障。汉末天下大乱之后,仪典亡佚。王粲出身旧家,又博学多识,所以能有所贡献。据说那时人都不再使用玉佩,王粲知道旧法,复原了玉佩的形制,使其流传下来。

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爆发,曹植曾记录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建安七子,竟有五人在这一年里死于此疫。这场大流行病到底是什么病菌引起,迄今未有定论。

西晋人皇甫谧写的《针灸甲乙经》里面记了一则故事,说王粲二十余岁的时候,名医张仲景说他有病,四十岁时就会掉眉毛,再过半年就会死。

让王粲喝五石汤来解治,王粲不信,二十年后果如其言。——预测二十年后的生死及病症,只能当故事来听了,没有任何可信的因素;再说,五石汤即寒石散,本身就是毒物,王粲若服用,只怕连四十岁也活不到。

以上就是关于七子之冠冕是怎么回事?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古宫历史网。

版权声明:古宫历史网属于公益性网站,本站文章多为原创,部份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版权投诉与合作:mongame@foxmail.com

Copyright © 2017-2025 www.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4075965号 古宫历史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
Top